我来简单分析一下。
商人概念是不是源自殷商?主流解释是殷商灭亡后,殷商贵族被迫从事商业活动,于是有了商人概念。这个解释是有问题的。商贾和营商、经商这些词又做何解释呢?没有无缘无故的事。
实际上只要分为不同的氏族,就会存在以物易物。只要存在地域辽阔的地区社会就会存在贸易交换。把商人概念说成是周灭商后才开始,那是说不过去的。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从事对外贸易,于是这个从事对外贸易的群体成为了商贾的代名词。
商贾一词很明显,就是指苗蛮系里的羌系。因为商源自三的谐音,是 三一>闪米特一>阐教一>掸族一>商 这么一个关系。掸族就是泰族,隶属于苗蛮系。鼓就更明了了,鼓一>蛊一>姑一>賈。在西部的是羌系北三苗,他们是由中东古埃及返回,西周时还有支系留在中东和希腊。商贾一词肯定是指他们了。那个时代对外贸易再少,也是会存在一些的。
商和殷可能是两个群体,商是苗蛮系。北三苗羌系O3离开了,苗瑶人口比不上O2,所以O2的泰族O2a和箕子朝鲜O2b必然是重要力量。殷商是一个联盟体系,殷的本意在甲骨文表现得很清楚,就是正在生育。英语的正在进行时是ing因。我一直说掸族(泰族)与以扫族南支一起南逃了,以扫族后来融入到泰族和形成混血的高棉柬埔寨以及缅甸。以扫族就是白帝少昊氏。汉语里分娩一词就是正在生育。就好比盆的原意是指生育妇女的盆腔,分皿为母子分离,所以是临盆。以扫族正是姜子牙老婆扫帚星。实际就是斯拉夫基因。
以扫族娥皇白素贞是后来才与苗蛮联姻联姻联盟的,而德意志是七仙女族群的父系后代,是最早与苗蛮联姻的人。所以,以扫属于正在为苗蛮系生育后代的群体。殷商联盟很明显以扫斯拉夫体系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于谁是这个联盟的核心,还不能确定。因为还有很多疑点,例如印第安基因也在这个体系内。后来印第安明显与乌拉尔联盟在一起。殷这个语音也没发现与以扫族有关。最大可能是以扫族南支在楚地湖北、黄淮一带与O2a联系紧密,而殷的本部有可能存在印第安基因、乌拉尔基因、O2b箕子族以及遗留的一部分北三苗基因。这个联盟的民系很多,不是那么简单的。例如朝歌在河南黄河以北的淇qi县,原地名还叫沬mei。这个两个语音是指七娜养狗人和苏妹,又指未羊的羌系牧羊人,总体上指的就是苗蛮系。这个地方的黄种大概率是箕子朝鲜的O2b为主。后来他们去了朝鲜半岛。考察这一带的古村名也是这么显示的,与苗蛮有关。O2的南支O2a早早就与绕道返回的羌系联盟了,就是江西吳城遗址。泰族主体和以扫南迁后,周人让微子在河南商丘、安徽亳州一带建立的这个宋國其实是O2a这个群体为主。曹操出自亳州,其基因就是O2a。这说明韩国说孔子与他们有关是没有搞清楚O2南支和北支的差别。孔子是O2a泰族基因可能性最大。宋國这个体系后来还有一支北逃,就是后来形成的契丹,保留有泼水文化。泼水文化可能是因为周人与他们的矛盾引发的,说是为了泼灭魔王着火滚动的头颅。这个寓意就像是指向了三苗的火神和被割头颅的文化。周初确实有一个淮夷之乱,这个淮夷就是指在安徽亳州地界的泰族。所以韩国没有泼水文化,因为箕子体系走得早。今天发现在匈牙利也有泼水文化,这说明后来北逃的泰族分支契丹群体在东北曾经与乌拉尔和印第安体系联盟过。北逃的契丹泰族我猜测是项羽部众之一。刚好对应了匈奴与汉朝对峙时期。
最后说说女真族,女真的完颜氏存在和缅甸类似的文化,就是放偷节。原本这个文化是指苗蛮被抛弃后生存艰难,于是有人做了梁上君子。例如《水浒》里的时迁叫鼓上蚤,很明显这个绰号指的是苗蛮击鼓人被抛弃后的悲惨。但他们是一个联盟体系的,所以殷人也拥有这个文化不足为奇。缅甸自称焱们,与女真的完颜是对应的。当然还不能定论女真是以扫族。因为还存在匈奴体系流入到东北和属于朝鲜基因的可能性,斯拉夫体系好像也没有放偷文化。所以女真是以扫族的可能性并不大。我估计殷商时有些民系可能存在放偷这个民俗。但就是与满族这个大鲧体系的老二支系确实无关,因为抛弃老三苗蛮的正是大鲧族,生存不下去做了梁上君子的肯定不是他们。
其实主要还是能看到的资料有限,否则能很快给出准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