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定都于天京(今南京市)以后,西征相较于北伐而言更易取胜?

3回答·115阅读
漢羽林

2018年01月10日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就一直有西征、东征、北伐的争议,支持西征的比较多而赞同北伐的很少,太平天国其时只派了一个偏师北伐,其目的就是牵制清军,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等率领两万多太平军从南京浦口出发、经安徽河南北上,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掠地最后打到了河北,但毕竟这支北伐军孤军深入后援跟不上,在奋战了两年多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而西征军却是一片形势大好,太平天国前后投入了十多万兵力,后援充足且又是在天京周边地区作战,很快拿下了安庆、合肥等战略要地,1855年1月在石达开等将领指挥下西征军取得了对湘军水师的重大胜利——湖口大捷,这一战差点让曾国藩跳河自杀,湖口大捷后西征军又进攻武汉三镇接着挥兵进入江西兵锋直指南昌,至此历时三年的西征保障了天京的安全、解除了周边地区对它的威胁,使太平天国在江南总算站稳了脚跟。

北伐的目的地是北京,那是清政府的老巢,清政府定要会想尽一切办法要死保,从全国各地抽调兵力对太平天国北伐军进行围追堵截和严防死守,北伐军虽然都是大多天平天国精锐老兵,但只有区区两万兵力显然远远不足,而且后勤补给和援兵也远远跟不上,成了孤军深入,兵家大忌。

这次北伐很大程度上只是杨秀清的围魏救赵的战略而已,主要为了就是减轻天京的压力,将围困天京的清军吸引到北方去,当然如果能杀进北京自然是意外之喜,所以在后来北伐军陷入困境后,杨秀清还是积极派出援军试图救援的。并不是杨秀清为了排除异己,让他们去送死的!可惜救援过迟而且援军不得力,导致北伐军全军覆灭。

但北伐军的的牺牲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使得清军不仅不敢再向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增兵,反而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去京津地区堵截北伐太平军,从而大大减轻了天京的压力,客观上也为西征的太平军占领安庆、九江和武昌减轻了压力。

而西征的目标安庆、九江和武昌虽然很重要,但对清政府而言这些地区即使丢失了也不致命,离太平天国的天京距离也不远,太平军可以水陆并进,后勤保障和人员调配都较为容易,所以难度较小。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清朝从北方征服中国,北方是他们的基本盘。清朝满蒙军队大部分在北方,而南方较少。南方主要靠汉军,但清前期朝廷对汉人武装很忌讳,对南方汉军限制很大。无论规模,装备,兵员素质,都不能跟北方比。

再一个,西征打的是长江中游,属于内地。鸦片战争后,清朝南方军队大量分布在沿海,内地更加空虚。

还有太平天国主力骨干都是南方人,水战厉害,陆战差。满蒙军队相反,骑兵多,陆战强。北方是大平原,太平天国北伐是去骑兵主场,最终败给满蒙最后一支骑兵队伍僧克林沁。西征的随长江而上,如鱼得水。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