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历史上,丰臣秀吉为什么能做到攻城必克?

纵观日本战国,秀吉饿杀三木城,断水鸟取城,水淹高松城。最后又打下天下第一坚城的小田原城。可以说是攻城必破。那么有没有秀吉打不下来的城?他为什么能做到攻城必克?
  • 日本战国历史上,丰臣秀吉为什么能做到攻城必克?-图1
13回答·4.4万阅读
国家人文历史

2018年02月12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官方账号

“饿杀三木,渴杀鸟取,不用一兵,水淹高松”这首歌要的确是日本幕府时期讲述丰臣秀吉用各种各样的计谋攻城的故事。作为当时杰出的攻城高手,丰臣秀吉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断水、断粮、水攻等等方式,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城堡的弱点以及水陆交通等等,及时截断。说了这么多,丰臣秀吉的这些方法按理说其他的将军、大名也可以使用,为什么独独丰臣秀吉可以做到几乎是攻城必克这样的程度?主要就在于秀吉本身还是个建城高手,对于各种建筑城堡的技巧都有着深入的研究,最好的样板应该就是大阪城,可以说是集丰臣秀吉毕生之所学建造而成。

正是因为熟知攻城技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也加入了许多对抗攻城的手段,比如说在城内开挖水渠,以防敌军引来淀川之水倒灌城市,同时城内的许多水道也可以联通城外,最大的用途就是抵御敌军的断粮之法。同时在石料上、建城装备以及对敌军武器的预估等等方面,丰臣秀吉都做了大量的投入以及设计,有些想法可以说是比时代还要超前。因此,丰臣秀吉出类拔萃的攻城技艺可以说是与他对城堡的了解都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丰臣秀吉本人的政治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觑,先是同宿敌智斗,之后又在织田家中的地位急速蹿升,之后又在内斗中打败了织田家的头号重臣柴田胜家,真正的取得了织田信长的全部领地的实际控制权而称霸一方。这样的手腕以及杀伐决断可以说在同时代人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此外,丰臣秀吉很注意维持与朝廷的紧密联系,因为与朝廷关系是否良好之间影响到他自己政权的稳固。所以可见,丰臣秀吉的战无不胜传说是建立在其自身硬实力与软实力之上的。

历史的拐点

2019年09月01日

日本战国在日本历史中的地位就如同我们国家的三国时期,让人津津乐道。其中许多的场著名的战役都发生在攻城之时。也因此成就了一批以善于攻城著称的名将。丰臣秀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丰臣秀吉的才能

有句话说的好,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丰臣秀吉的几场著名攻城战,很少有采取强攻的方式落城。反而是以其智谋,先击破敌人心中的城,再收服敌方的城池。比如三木城、鸟取城以及高松城。都是“先破心防,再下坚城”。之所便因为丰臣秀吉善于掌控人心,懂得人性的弱点
上图为高松城

历史的客观现实

日本战国时代,许多所谓的城池。不过是木桩扎成的栅栏,稍微好些的就是土木结构的墙壁。所以,自带有有石墙的三木、鸟取就成了天下有名的坚城。现实的情况造成日本攻城器具发明进步的滞后。简易的器械,面对栅栏尚能发挥作用,面对石头建起的城池只能束手无策。强行攻城的结果只能是耗时耗力,使用人命去填。所以智取才是最佳的选择。

笼城方的绝望

织田家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时代。随着织田包围网的破灭,日本各路大名已经预见到织田家统一日本,建立幕府。即使在此之前,织田家的军事实力也是日本第一。所以笼城方常常是心惊胆颤,唯一期盼外面盟友派来的援军。可惜,强大的织田家让那些援军根本无法接近被围困的城池。再加上笼城之中,不仅仅有主家,还有他手下的各路家臣与豪族。在那个“下克上”的年代中,家臣中为了保住家业、家名的反骨仔的绝不在少数。内部存在裂痕,又遇见善于调略(劝降)的丰臣秀吉,落城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结语

丰臣秀吉的攻城能力源于其自身善于发现裂痕,也是因为上升阶段的织田家总是让他的对手感到深深的绝望。人心散了,城怎么攻不破!

Koyizumi

2018年02月17日

首先猴子也没有那么牛逼功城必克,要说猴子这一生也是传奇人物。从一个尾长农民到关白,这期间肯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苦。然后我们来说说丰臣秀吉为什么在战场上能赢那么多次,首先他有很多得力的家臣,最著名的莫过于两兵卫,两人都是日本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军师,丰臣秀吉去,所以能够在本能寺,之变后取得霸业,很大的功劳归于黑田官兵卫给他的建议。其次他从小就让他着正室,宁宁养育了很多的孤儿,这些孤儿都成为日后他统一的基础,例如石田三成,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等,而且黑田官兵卫的儿子黑田长政也是由宁宁抚养长大。他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这些从小就是锦衣玉食大的武士们。最后是他的忍耐力和能力。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信长的新思想。假如说张十一个农民想要直接升做武士阶级的家臣,在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的。但是信长是个不信邪的主,有记载说秀吉吧信长的草鞋揣在怀里捂热了才让信长穿。信长在强大也需要这种能给自己“温暖”的人。ps:猴子在来信长处之前在三河一个豪族处时锋,但是因为他功劳太多导致了家佬的记恨。所以才成为浪人,但是壕族的家臣和大名的家臣地位差别很大。 最后总结一下,猴子称为天下人。也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虽然他并没有攻无不克,但是该赢的他都赢了。所以他座上了天下人的座位!

罗柳生91

2018年03月02日

“饿杀三木,渴取鸟取,不用太刀,水淹高松”,这是丰臣秀吉征讨日本中国地区(今天本州岛中部)时的三场著名战例。

如果说三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因地制宜,进行智取。

虽然秀吉拥有着兵力上的优势,但是作为远来客军,在一个个小城堡下面迁延日久,显然得不偿失。所以秀吉采取了智取的形式。以三木城为例,他先派人拿着大笔金银去三木城周围买粮食,然后再用大军围城,城中乏粮,不战而下。等到毛利家的援军赶到的时候,三木城已经被攻陷。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绝粮食破三木、断水源破鸟取、挖甲部河灌高松,对于不同的战争采用不同的谋略,这也许就是秀吉能够一统天下的原因之一。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秀吉的成功谋略背后,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是其强大的军事和财政实力。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织田家(后来是丰臣家)做后盾,恐怕谋略的用武之地也会少很多吧。

日本的所谓城,就是个城堡,范围是有限的,秀吉攻下的城,并不是什么大城,三木,鸟取,高松都不是大城,秀吉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去进行断水断粮灌城,换成规模大的比如小田原城,这一套就没用了,只能依靠孤立小田原城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