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最初排出的大便我们称之为胎粪。胎粪是胎宝宝在宫内消化的物质构成,包括肠粘膜的上皮组织、胎毛、黏液、羊水、胆汁等。
胎儿在母体算是处于无菌环境,胎粪差不多可以说是无菌的,胎粪黏度很高,好像沥青一样,不过没有臭味。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墨绿色(有的说法是黑色)的、黏稠的、无臭味的胎便。早产儿由于胎便形成较少,肠蠕动乏力,通常胎便排出延迟,若排出延迟超过24小时,须排除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闭塞等病理情况)。一般胎便可在3~4天内排完,此后,随着母乳或者配方奶的加入、粪便的颜色开始因为与消化后的奶混合而变得偏黄色,直至体内所有胎粪都被慢慢排清,颜色也会慢慢变浅。大便颜色逐渐呈黄色。
所以,宝宝出生后,妈妈需要观察和记录宝宝第一次大便的情况。宝宝生后48小时内有无胎便排出 ,胎便排出量的多少,有没有腹胀、呕吐、拒食等情况。
最后随着宝宝胎便的排出,纯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会呈现软膏状,大都为金黄色或黄色,偶尔呈淡绿色,可见到奶瓣,无明显气味或略有酸味。母乳具有倾泻作用,所以一天10次或者10天1次也都正常。而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大便呈泥状,大都为淡黄色或黄色,偶尔呈淡绿色,可见到奶瓣,无明显气味或略有臭味,奶粉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比较少,通常1天1-4次。而混合喂养宝宝的大便介于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宝宝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