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内容很多,其实就开出了两个药方:一是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二是产业升级。
如今中国的经济竞争早就不再是单个城市竞争,而是区域之间的集聚能力竞争,例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山东的资源优势和港口优势没有形成区域性竞争力,说到底是缺少总体的统筹能力。
国家批复方案中界定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包括济南、青岛、烟台3市全域和其他14市的国家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省182个园区。产业集群已被证明是扶持和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已在山东生活40多年,1976年就被分配到新华社山东分社做记者的李锦经历了改革开放全过程。他分析,广东以深圳为创新经济及金融中心,以广州为航运、物流、交通以及文化教育中心,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制造业中心,以粤东西北为经济腹地,功能齐全,分工紧密,金融造血功能强大,产业门类层次丰富。一旦形成这样的经济生态,广东经济会愈发呈现马太效应,会有更多的资本、人才涌入,抗风险能力也会更为强大。而山东经济在济南、青岛、烟威三地怎么分工合作,从整体上做到功能齐全,能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稳定经济生态,是要下功夫的。
“区域发展不是地图上画几个圈那么简单,没有踏实的规划,以及对产业整合的策略和5年以上的大笔投入,区域经济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大饼。”他强调。
而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最棘手的恐怕就是产业升级。单纯的搞产业升级,除了淘汰落后产能之外,并没有太多章法,这个事情山东已经做了很多年了。
《方案》中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产业,有望成为山东新动能的主体力量;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产业将加强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
动能转换的重点为什么要落脚这十个产业,而不是其它?李锦介绍,十强产业是省委主要领导去年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来的,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有的是山东省主导产业,有的是优势产业,有的是潜力产业。
他认为,既要盘活旧动能,又要在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上面实现新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并非一定要追求互联网、高科技等最前沿项目,相反,山东在装备制造、化学等行业持续领先,稍加改变,就可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稳固根基,再谋求突破,这或许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一条捷径。当然,这也意味着其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