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洪秀全有过彻底翻盘的时候吗?

  • 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洪秀全有过彻底翻盘的时候吗?-图1
  • 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洪秀全有过彻底翻盘的时候吗?-图2
1回答·3416阅读
沈老头13

2018年03月07日

应该说很难。自1851年年初发动金田起义开始,起初义军纪律严明,很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队伍很快由2万人,发展到50多万人,很快从金田打到南京,打的清政府的军队,闻风而逃。后来,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战死,特别是最有才能,最有见识的冯云山的死,给洪秀全的打击非常大,他曾大哭道:"天不欲我定天下耶,何夺我良辅之速也。"

定都南京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洪秀全变的贪图享受,不理事务,导致内乱,东王杨秀清被杀,北王韦昌辉因滥杀无故被处死,翼王石达开被逼出走,给了满清政府喘息的机会。虽然在1862年,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给予清政府沉重的打击,然而,一切于事无补,大厦已倾,无力回天,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去世。7月19日,天京沦陷,天平天国覆灭。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他从根本上动摇了腐朽的封建统治,是一场伟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大福读史(提问者)

2018年03月07日

这个秀才的建议可以让太平天国彻底翻盘,洪秀全却不用

公元1862年3月,太平军第二次进攻上海,不料又遭到清军联合外国雇佣军的合围,再败苏杭!

胜利的联合军在检查战利品时,发现了一封送呈太平军统帅李秀成的书信,署名“黄畹”。

时任中丞的薛焕看后大惊,急忙上报清军高层!

清军高层看罢此信浑身吓得湿漉漉地汗流不止。

黄畹,又名王韬,晚晴思想家。1874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报刊——《循环日报》。

早年曾屡试不第,此时的太平天国的势力正是如日中天。

因为曾经接触过西方的传教士并且帮助传教士翻译过《圣经》,王畹开始睁开眼睛重新审视了这个世界。

愤慨自己屡试不第之余,化名“黄畹”投身太平军,人称“长毛状元”。

1860年,太平天国决定对上海用兵,洪秀全下令李秀成调集主力首次攻打上海。

洋人为了自保急切地组建了洋枪队联合清军抵抗太平军,李秀成损兵折将,失利!

1862年1月7日,李秀成领军自杭州再度进军上海!

洪秀全敢于攻打上海,主要原因是上海属于贸易区,清军以及洋人的军队守备可以忽略不计!

当时的苏杭一带是太平军的重要军用供给地,攻下上海可以稳定后方,同时还能断绝清军的南方给养供给地!

的确!战争年代打的就是钱粮,上海如同一个大宝藏。

在上海中立的情况下,清军可以从上海获得洋人从海上运输过来的军火,补充作战中损失的军械,而且洋人为了牟利也愿意和清军做这笔军火买卖!

但是太平军又一次大规模地调兵遣将攻打上海,再一次让洋人嗅到了风声!

英法两国派使者再次交涉,抗议此事直接侵犯了英法两国的利益。

基于此,黄畹依靠自己早年游历过上海,对上海洋人的船运,军队驻扎以及社会状况都十分了解的情况下献了一策给李秀成。

信中讲诉如何在最小损失的情况下收服上海的洋人。

策略一,背景:虽然太平军经过内乱元气大伤,但是实力仍在。清军也镇压的十分艰难!因此,热衷牟利的洋人无法判定清军是否一定可以扫灭太平军,不敢贸然与太平军撕破脸皮。假如太平军成功了,洋人会得罪这个将来的统治者而无法在上海立足!

内容:答应洋人来使关于商议不进攻上海的建议,但是必须说明洋人不得利用上海的物资供应清军。

此外,留个后手,派陆军精锐部队截断洋人可能北上供给清军的通道,调发太平军水军游曵在沿海以及内河航道以恐吓往来上海的华人船只,使其不敢运送货物北上。

这样,上海本地与清朝内地的货物贸易就会断绝,上海地区依靠船运吃饭的百姓以及生意人会因为贸易不通导致缺衣少食,他们将会被无奈地困在这个弹丸之地。

同时对于上海的洋人来说呢?对!他们也不能得到上海本地以及内地贸易带来的税收供应,因此洋人实力必会削弱!

这样一来,上海聚集的数百万灾民与本地老百姓在生活无着之下,必会给洋人施加压力,上海将会大乱!

焦头烂额且制止不住暴乱的洋人必然会在谈判桌上对太平军俯首,甘愿献出上海这个烂泥塘。这样太平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可坐收上海!

策略二,背景:和洋人的谈判僵持,但是得到上海的战略需要又十分迫切,就可用此计策。

内容:针对近期江浙百万难民因为战乱而聚集在上海的问题,从中施展计谋。

洋人为了牟利在租界内建造了大量的房屋供应给难民居住以收取房租,但是洋人对难民的成分从来不盘问。

这就给了太平军浑水摸鱼的方便!

统帅部可以选拔并派遣精兵数千,乔装打扮进入上海。等待太平军主力发动进攻,里应外合拿下上海!

措手不及的洋人搞不清状况,为了保命起见必会乘船逃匿。

显示完武力后,洋人就会清楚的明白太平军可以轻松攻取上海,借此打消了洋人中立的幻想。然后召回洋人,以礼相待,握手言和再与之合作!

但是李秀成当时正受到洪秀全猜忌,不敢擅自言和,唯恐杨秀清的下场落到自己身上!虽觉此策确实为翻盘的一大奇计,仍然不用!

此时洋人受太平军逼迫为自保开始坚定地倒向了清军。

这年三月份,李秀成兵败!

清军高层讨论此信的策略时,对王畹的策略评价极高,“其虑甚周,其计甚毒”!!!

清军认为此信从战略角度而言,可以和曾国藩提出的与洋人合作“借师助剿”之策媲美!

清军在庆幸之余不由得再擦一把冷汗,“此真清廷之大幸也!”

太平军第二次攻打上海之前,李鸿章和洋人合作,组建了淮军,聘请了洋人教官训练兵勇,并且全部采用西方最先进的枪炮装备军队。

淮军

1862年8月,李秀成主力第三次攻打上海,又被淮军与英法各军击败!

1864年,穷途末路的太平天国败亡!

六角车床

2018年03月07日

有啊,但是------他错在了癸丑!

1853年,清咸丰三年,农历癸丑。洪秀全势如破竹,攻下南京,形势一片大好,清庭吓破了胆,惶惶惶不可终日!此时,只要一鼓作气,直接北上,直捣京师胜算极大!然而,落破书生洪秀全胸无大志,意志消沉,乐得享福,不再进取,宣布定都金陵,这就将原本”不计较一地一城得失”的根本战略思想彻底放弃了,从此一切围绕着“保卫天京”这个轴心运转,由主动变成被动!但是,为了迷糊众人,他又很不负责的委派出以林凤祥和李开芳为首的万人先遣军北上出击,极力营造似乎胜利在望的假像。当然,这个假像很快就宣告破灭:林,李长驱直入,后援跟不上,尽管杀到天津,但最终全军覆没,林,李二将遭凌迟处死,惨不忍睹!而此时,早已忘却忧患的洪秀全之流在南京纵情享受,醉生梦死!安逸必出内乱,果然不久,便发生自相残杀的天京悲剧,太平天国国祚步入倒计时。再过九年,以残败而告终!

所以,1853年的“定都金陵”不仅是“天京悲剧”的始点,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起点!更是洪秀全最有机会”彻底翻盘”的时刻!可惜他把一手好棋下臭了,而且臭的不能再臭!所以也是活该!最令人气愤的是作为一个起义领袖,当预感到大难临头之际,不是想着如何团结全体将士做最后的一拼,直至杀身成仁,而是无耻的选择了服毒自杀,把痛苦留给了属下甚至自己亲生儿子承受!简直是不要脸到了家!说到这里,顺便带一句:若干年来,某些人为了替太平天国的“正义性”声张,为洪秀全涂脂抹粉,篡改历史,不承认他是“服毒自杀”,硬说是“病故”,非常搞笑!

综上所述,洪秀全不是没有机会,但他一错再错,翻不了盘,这是历史对他的惩罚!

书生协会会长

2018年03月07日

谢谢邀请!我个人认为那个时候的洪秀全不会有翻盘的机会了,因为太平天国败亡的时候,他算是把自己的好运气全部用完了。最初起义的时候太平军占了一个清军没有准备的优势,再以后清军对它的重视不足,导致太平军一胜再胜,可是定都天京后的太平军似乎忘了自己要推翻满清政府的誓言,过于安逸了,特别是北伐军覆灭了以后,对清军的作战就似乎没有了目标性和毁灭性。再加上天京被围了4年,民间早就对太平天国的能力失去了信心,所以天京被攻破后基本上就是穷途末路了。

上场演艺

2018年03月07日

没有的,除非没有“永安建制”没有“拜上帝教”,这样单纯从军事行动上,全军北伐才有可能,从而在军事上获胜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出现,然而……没有这“建制”“上帝”的太平天国根本就不是太平天国了啊。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