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人为什么说二里头是夏都?

1国家文物局社科院等没有一个部门承认二里头是夏都。2教育局是依据哪个信息说二里头是夏都,而且国家正式发行的教科书并没有承认二里头是夏都。3刚从二里头和偃师商场遗址回来,确切的说二里头的规模也就一个部落聚集区,比他早500年的石峁古城不管面积级别差的太远。4同样在偃师,一个偃师商城一个二里头夏都碳14测年时间跨度相同,相距10公里的距离。两个对立朝代您觉得可能吗?偃师商城有城墙二里头没城墙。5负责二里头考古的许宏教授为了把二里头吹嘘成夏都写的《大都无城》不知道你看过吗?2011年发掘的石峁古城比二里头早500年,不但有城墙而且分没城和外郭城,城门有翁城和角楼,城墙有马面。和隋唐和的城墙已无异处。咱们的许宏教授早被啪啪打脸!多去他微博看看,对于二里头定义他自己也都改口了,不在认为二里头是夏都。
  • 洛阳人为什么说二里头是夏都?-图1
23回答·7853阅读
知未是也

2020年08月13日

大家知道,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由禹的儿子启所建立,虽然那时的夏还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夏朝对周边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但夏朝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作为第一个朝代的都城,意义和影响肯定非同一般。

洛阳出于想做古都老大的需要,近年来打出了一系列打造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组合拳,其中抢夺西安丝绸之路起点,炮制"双都论",把洛阳也说成是西周和隋唐的都城,强行把夏都占为己有等等,在国内外造成了恶劣影响。

尤其是把二里头强行命名为"夏都",完全不顾国家文物局关于"二里头建设项目有关批示"精神,在国家文物局没有批准的情况下,把二里头私自命名为夏都,体现了一级地方政府目无党纪国法和严重的无政府主义。

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用拔高城市历史,甚至不尊重中国历史实际,人为打造和篡改中国历史,靠歪门邪道促进地方旅游和经济发展,实在不是一级人民政府应该干的事情。

占领二里头夏都制高点,企图用第一个王朝的国都给洛阳增加知名度,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非但没有让洛阳在全国人民面前抬起头来,反而还招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片嘘声,这个教训确实值得全国人民深思和反省!

打就打脸

2018年04月15日


写的貌似很认真啊,仔细读下去满满的喷子嘴脸

喷子还是要治理的,逐条抽筋扒皮

一,国家文物局,两院考古报告,国家博物馆均对二里头作为夏代都邑予以肯定。两院官网可以查到考古报告,下面是国家博物馆关于二里头的注解
二,
教育局依据的什么?教育局依据的大量古籍文献。文献我在末尾奉上。如果我没记错,2017年9月最新义务教育教材7年级历史课本夏商周段吧
三,在回答你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说过了,二里头作为夏代都邑早已得到了承认。用石峁规模大来否定二里头你不觉得逻辑混乱么?噢,对了,喷子有嘴就行了,不需要逻辑。石峁425万平米,二里头300万平米,小很多?

四,二里头和偃师商城距离特别近,不但可能,而且恰恰与史料记载吻合。二里头是夏晚期都邑,偃师商城是商早期,史料记载商灭夏后并没有屠杀和驱赶夏人,在其附近营造新都邑来控制管理和监视夏人

五,许宏教授的书名字都写不对还来喷?麻烦再去查查书名好么?许宏教授在任何场合没有说过二里头是夏朝都城。作为考古人,在确切的文字自证出土前,许宏不会直言是。你说有,拿证据!

六,石峁的城墙不是跟隋唐差不多,而是比隋唐长安城墙好很多,石砌的和夯土的能比么?还是那句话,不同时期的两个遗址,用一个去证明另一个如何,怎么证?逻辑呢?

关于夏商两代的历史文献 古本《竹书纪年》载:“(夏王朝)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逸周书·度邑》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史记·夏本纪·正义》云:“《商书》云:‘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尚书注疏·卷七 五子之歌第三》: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於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 《史记·吴起列传》言:“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史记·封禅书》言:“昔三代所居皆在河洛之间”《国语·周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论语》:“殷因于夏礼”, 《史记·封禅书》言:“昔三代所居皆在河洛之间”《汉书·地理志》河南偃师条下有班固自己注:“尸乡,殷汤所都”。《元河郡县志》:“偃师西亳,汤都也” 《水经注·洛水》引阚骃曰:“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是也”。 《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喾,都亳”。《集解》注曰:“亳,今河南偃师是也。”唐《通典》载:“偃师,帝喾所都,亦古亳邑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汤都也,亳,本帝喾之墟。 《竹书纪年》载:“(夏王朝)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鄩。”《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逸周书·度邑》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史记·吴起列传》:“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尚书·序》载:“太康失邦,须于洛汭。此即太康所居,为近洛也。”《国语·周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洛阳晚报

2018年04月15日

2017年6月,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在二里头遗址旁奠基,这座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都城,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考古学界判断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是因为二里头遗址的建筑显示这里曾是权力中心,有供统治者使用的王室禁地——宫城,有超出普通人需求的大型建筑。如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的面积有1万平方米,而一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地面积才7140平方米;二里头当时的人口约在2万人,二里头遗址墓葬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制度,这一切都表明二里头是当时中国的“中央城邦”,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而面积10万平方米的遗址文化所在地应该就是最早的“中国”。

20世纪前半叶,活跃在学术界的著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指出,最可能找到夏文化遗存的两个地区,第一个是位于河南中西部的洛阳平原,第二个是位于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一带的地区,1959年夏,70多岁高龄的徐旭生先生率队寻找传说中的“夏墟”,终于发现了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这个沉睡已久的夏朝“故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一个远古故都梦。

洛阳感谢徐旭生老人!

(洛阳晚报 冯保萍)

大唐神都

2018年04月16日

二里头不是夏都,因为没有人相信几个大茅草棚子就这么成为夏都。一个连城墙都没有的地方,你不怕突然冲过来一支部落把你给灭了?更何况二里头连祭祀的地方都没有,还不如比他早上百年的山西陶寺,山西陶寺起码还有完整的城墙,宫城,甚至还有天文台,难道文明会倒退吗?

更何况在我国的北方还有一个强大的古城,那就是陕西石峁古城,它的面积高达425万平方米,有完整的石头包的城墙,有和汉代以后城墙一模一样的“马面,翁城”等防守设施,它的附近还有几十座卫星城所拱卫着。这说明在我国的北方那个时候城池林立,彼此的竞争非常激烈,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二里头你一个大茅草棚子,能顶的住几波攻击?一把火就烧完了!

直指见性

2018年04月15日

提主问题提的很不合适。是历史专家说的二里头是夏都,我是洛阳人,知道这方面洛阳人说的不算,历史专家之间有争议是正常的现象。洛阳人也是看了历史专家有这种说法才这样说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再提问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