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改变观念,放手人才,东北及东蒙还有一亿人口。按照政府趋势仍可召回许多人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引导中国。"环境一票否决权"依旧可以复活东北。
忘记什么重工业基地。那只是一个阶段里有所需求的时候的事情。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没有人才?什么也不会有。
南蛮川俚谓之雄起,乃崛起之意!
崛起,
陈亮《伊洛正源书序》:“ 横渠 张先生 崛起 关西,究心於龙德正中之地,深思力行而自得之。”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我朝崛起北方,其风素称刚劲。
正解是奋发而兴起之意!
再次崛起,就是历史上曾经辉煌,今日欲二度兴起。这是字面意思。
第一崛起大概是牛庄开埠(营口港),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增设牛庄.....为通商口岸。至此,东北首度对世界打开大门。比日本黑船来航,打开日本国门仅仅晚了5年。
清初,顺治开始的入关从龙,东北大地人口南迁空空如也。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闯关东在同治年间开始了。1850年 ,东北291万人。1880年452万人。1910年暴增到1842万人。其中 1907年东北设置东三省总督,彻底对汉人开放。
东北开始进入世界舞台的准确时间是1858年,营口港成为通商口岸。此时人口大概在300万上下。轰轰烈烈的东北高速发展的时代至此开端。
另一个时间点是1908年东北最大的出口产品大豆开始进入欧洲,从此东北经济彻底成了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粮豆出口,于欧美日本各国的交易让东北富的流油。为后来的东北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1911年,堪称富甲天下的东北。根据岁入和人口推算东北富裕程度。人均:广东 9.73两,湖北5.98两,江苏17.5两,奉天14.35两;
(《度支部清理财政处档案》 韩祥《晚清财政规模估算问题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第3期 ) 侯杨方:《中国人口史》第六卷 , 《清史稿·地理志》侯杨方:《中国人口史》第六卷)
到了1930年,东北拥有占全国产量80%的钢铁、93%的石油、55%的黄金、30%的电力、47%的铁路、38%的对外贸易。
谢绝南方当二道贩子,用东北人,财,物。低价或无偿获取东北各种资源,去支撑南方参与国际经济赚取利润。不该东北的利益,东北人分文不取。是东北的东西请亲兄弟明算账。不要对黑龙江区区300多亿养老金亏空冷嘲热讽,却只字不提低价掠走的21亿吨石油。70多年,7亿立方的木材 。还有煤炭,矿产,数不胜数!黑龙江人,东北人本可以活成沙特人。为了区区300亿被嘲讽,着实可笑。
东北山山水水,没有任何理由白给人拿,更何况白拿走还要回头踩一脚!吾家,吾土,吾民。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