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霸王项羽,为何不愿意过江东?

  • 一代霸王项羽,为何不愿意过江东?-图1
10回答·402阅读
历史的味觉

2018年03月26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功过是非数千年来饱受争议。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项羽兵败垓下,被困乌江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刘邦政治军事集团对项羽的有计划的进攻。公元前204年11月,刘邦用计收复成皋(今荥阳汜水镇西北),斩杀了项羽大将曹咎。随后,项羽寻与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随后韩信采取迂回战略,使得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于公元前203年10月,引兵东归。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在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随后,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大败项羽。项羽在军事上节节败退之时,刘邦集团以秦人为主,广开言路,兼容并包,其实实质上已经笼络了其它几国的力量,对项羽形成了合围之势,战略上项羽已经回天无力。


其次,据传刘邦对项羽的进行了大规模的心理战。据传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狼狈不堪。而此时,韩信命汉军士兵夜唱楚歌,“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导致军心涣散,人人思楚,悲伤情绪蔓延无力再战。并同时命人在乌江口的一颗树上用蜂蜜写下“立逼霸王乌江死”,由于蜂蜜吸引了大量蚂蚁便很快排成的这七个大字,如同天意,项羽看见便叹到"天亡我矣",内心充满了凄凉。


再次,还有一种观点,司马迁《项羽本纪》中没有提到,那就是项羽兵败乌江时,江东之地的项羽旧部已经归顺刘邦,项羽失去了江东地区赖以存活的政治和军事基础,刘邦对项羽形成全方位合围之势力。从《史记》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可以看出,项羽江东旧部有十人在汉初封侯,他们的功劳就是以江东之地归顺刘邦。项羽兵败逃到乌江时,得知江东已属汉,自己四面楚歌,回天无力、天忘我矣,渡江以无任何意义,因此自刎于江边,不肯过江东。

慕良论史

2018年03月26日

因为过了江东也是无能为也!



项羽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霸王这个头衔甚至是项羽的专属,项羽死后几千年,英雄人物辈出,可他们最多只敢叫小霸王。谁要敢自称霸王,那必然被骂不知天高地厚。

项羽名气大,本事也大。



二十几岁就跟叔父项梁闹革命,在郡守府孤身杀数百人,郡守府将吏视之如魔鬼;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孤军对抗秦军三十万,大胜而归,六国诸侯跪地膝行,没有人敢抬头看他;荥阳之战,以三万骑兵长途奔袭,杀得五十万诸侯联军流血漂橹,尸体阻塞河流,河水为之断流;垓下之战,兵仙韩信对战神项羽,一战而韩信退兵,后韩信集合刘邦、韩信、英布、彭越四路兵马,数倍于项羽的兵力,才勉强打败项羽;垓下突围,项羽以二十八骑驰骋汉军,杀数百人,破围而走。

此时就到了题主所问的度乌江了。度过乌江就是项羽的家乡,那里的父老乡亲还会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可是,乌江守得住吗?

项羽以天下至尊被刘邦打的剩下二十八骑,从来不是因为兵不够多,将不够强,谋士不智慧,而是项羽太聪明了,聪明到他从来没有失败过,也正因如此,造成他的格局不够!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项羽呢,即使到乌江畔,即使手下人都背叛了自己,即使兵马土地都失去了,他还是只要打就能打赢。所以项羽的心不苦,因为没有失败过,或者他不认为自己失败过,体不劳,独力杀数百人的体魄。他虽然失败了,但是身心都还在胜利者的位置,你说他过了江能改正之前的错误吗?如果不改,那他还会重蹈覆辙。

项羽是没脸回去,因为自己带的子弟兵都死光了,没脸见兄弟们的家人。也是因为回去也没有用,因为从始至终,他都没有变,始终是那个睥睨天下,吼声一起,天下颤栗的霸王。而霸王,是当不了皇帝的!

喜欢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历史厚黑学(lshhx868)

宋洋一宋邦文

2018年03月26日

霸王聪明反被聪明误,居高自傲从没打过败仗,误识战机,他败自认为也是胜利者。导至全军復灭。他不听江东父老劝告,一错再错至孤人作战,最后寡不敌众,自吻乌江。这是他无理回江东原因。

借假修真

2018年03月26日

项羽是一个骄傲的人,不想丢人丢到家。勾践就能卧薪尝胆,忍受屈辱。性格使然,性格决定命运

里予子

2018年03月26日

过江东又能怎样?天下大势已定!再加上他一代霸王性格,刚愎自用,当年韩信仅仅当了他的“卷帘大将”错失如此名将说明他的性格弱点注定了他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