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四大经典有多少人知道了解?

  • 中医的四大经典有多少人知道了解?-图1
16回答·3664阅读
心血管王医生

2018年03月30日·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半部伤寒治天下。

学会半部《伤寒杂病论》,就能够轻轻松松给人看病了,可是现在的好多中医,别说半部伤寒能否背诵,就连四大名著的名字都估计叫不上来。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为中医理论及理法方药打下来坚实的基础。这在从前估计是所有中医学徒必须背诵的书籍,如今已不知沦落到什么地步了。

我们权当听个故事,关于中医继承发展的事情,岂是你我这些凡夫俗子能够探讨的。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大家都听过,《神农本草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要不怎么会有半部伤寒治天下一说。

四大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药性功效基础;

《难经》奠定了病症结合的基础;

《伤害杂病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四部著作浓缩了中华医药文化的精髓,是高楼万丈平地起的基础,可如今的中医先生们,您们还在看四大名著吗?

估计更多的人了解的是贾宝玉和关云长一个头磕在地上保护着唐僧去梁山取经……

要弘扬,先要继承,呼唤传承。

可以各种喷!

山哥影像

2018年03月29日·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医四大经典也是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也有的说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但大多数认为四大经典是前者,但无论是那种说法,都有资格称做经典。

以前者四大经典而言,成书最晚的应该是《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做。所以说后世医家都以此作为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经典而学习,因此成就了后期诸多医学大家,如林忆,王冰,金元四大家等诸多名家,而清朝大医吴塘,其编著了《温病条辨》,成为了温病学派宗师,而这些大医无一不精通《伤寒杂病论》,所以说四大经典对后世大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到现在,四大经典仍是真正中医高手或大师案上不可或缺的必读书籍,像国家授予中医名家的老中医、知名的倪海厦、徐文兵等以及一些民间大医,也都继承了经典,并将之发扬光大。

本来最应该对经典认真研读的中医药类大学却将四大经典作为选修课,真不知道某些人是如何想的,中医没有了经典之理论的支撑,中医也就不能叫做中医了,就像经典物理学之不学三大定律,那还能叫做物理学吗?

你好! 我猜测题主想要问的应该是中医学的四大经典古籍。也就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这四本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为后世临床医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四本书: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难经》则在藏象,脉学和针灸等方面补充了前者的不足。《伤寒杂病论》为“医圣”仲景大师的著作,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创立了辩证论治的诊治理论。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中医学的四大经典,在今天并没有被遗弃,反而在今天“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浪潮中更加受到重视。但凡了解学习过中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四大经典。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是再清楚不过的,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都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而且也都应该研究研究这四大经典。

和道中医

2018年03月31日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但在中医学大学本科阶段,我们习惯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称为“四大经典”。

希望田野的种花兔

2018年03月30日

问问题要看对象。召集100个老中医开会,问他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这两本书谁了解?估计99个不了解。即使1oo个人都不了解也没事,因为另有电子或自动化专业人士了解就行了。术业有专攻。

中医要发展要振兴,关键是中医医生自身硬,而不是靠13亿中国人人人学中医典籍。如果中医自身硬,普通百姓就是连“医”字都不认识也无妨;如果中医自身不硬,让全中国人都枕着《黄帝内经》睡觉也没用。

退一万步说,如果通过普及中医知识、中医典籍,国人都掌握了中医,人人能自医,那么最先跳出来反对的,恰似那些以“中医粉”面孔出现的中医骗子和混子,因为那会砸了他们的饭碗,別看他们现在吆喝的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