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赴美留学,五年后被送进精神病院,女孩称“我恨他们把我送出国”,你怎么看这样的教育?

据杭州都市快报报道,四个多月前,小薇在母亲的陪同下找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胡少华副主任医师。 初次看到小薇,“她中等个头,一米六左右,只有八九十斤的样子,气色很差,两眼无神,不太说话,完全不像20岁的大学生。”胡医师说。 面对医师,小薇渐渐打开了话匣,开始抱怨国外的同学、老师以及住家主人。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的她,其实很不喜欢国外的环境、食物、交通,周围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5年,小薇的言语之中,多了一丝对父母的憎恨,她恨他们把自己送到这样一个没有关爱,没有帮助的地方。
  • 女孩赴美留学,五年后被送进精神病院,女孩称“我恨他们把我送出国”,你怎么看这样的教育?-图1
6回答·1.9万阅读
山人的生活感悟

2018年05月04日

女孩赴美留学,五年后被送进精神病院,女孩称“我恨他们把我送出国”,你怎么看这样的教育?

我认为这都是有钱的父母任性惹的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不少中国父母培养孩子的初衷。有的孩子在国内读书成绩一般,父母便想让孩子通过出国留学的形式镀金,另一方面可能也想让孩子见见世面学好外语,然后回国好找工作。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有的孩子性格适合到外面闯荡,通过在异国他乡几年的磨砺摔打,的确学了一身真本事,回国也好不回国也好,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可有的孩子因为出国时年龄太小,对国外陌生的语言及生活环境很难适应,在远离父母和亲人的情况下,心情长期被压抑,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和解决的办法,自然精神就崩溃了。

希望这样的事例,对那些想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在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之前,必须要与孩子有充分的沟通,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的人生大事不能由父母完全说了算。

另外,即便是孩子自愿选择了出国留学,做父母的也必须要经常和孩子联系沟通,多关心孩子在国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或苦恼除了及时的帮助之外,有必要提前回国,放弃留学。

留学镀金也好、长见识也好、学真本领也好,相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言,都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不能因为自己的虚荣与任性,毁掉孩子的健康人生!否则哭天无门,追悔莫及!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山人的生活感悟》探讨人生,感悟生活,共话养生,闲聊文学,共同学习进步。

当代师说

2018年05月04日·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家庭教育!

这种教育的特点是什么呢?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着为子女未来作想的旗号,强行让子女去实现自己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而从来不管子女的感受,哪怕牺牲亲情,也在所不惜!

这种现象,不分农村城镇,都一样。农村的,想办法往城里送,钱稍多一点的,还要进个贵族的民办的学校,听说好啊,比公办强啊,至于是不是真的适合孩子,是不是真的质量很高,倒是很少有人去过问,反正人家这样做了,我也得这样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这样的盲目从众。

钱如果再多一点呢,就看不上国内学校了,当初自己那一代,出国只能想想,现在不同了,有钱了,为何不送子女出国读书?外国的月亮似乎都比中国的圆。至于子女那边,没有人考虑过他们的感受,都花血本让其出国了,怎么可能不愿意呢?在家长看来,这是不可想象的,可是,子女未必就这么想!

试想一下,如果家长在为孩子作出选择时,能跟孩子商量一下,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己决定,还会出现这种留学归来进精神病院、提起父母都是恨这种情况吗?

这个事例对当事人是一种悲剧,对他人倒是一剂良药,希望这济良药,能够让家长们清醒一点,再不要牺牲一切让子女去实现父辈甚至祖辈的理想了!

加拿大家园

2018年05月03日·加拿大家园官方账号

最可怕的不过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理想和现实太过巨大的差距让人心生绝望,无法继续行动因为深知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预期,可那理想又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我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虽然也曾这样的“眼高手低”,也曾无数次地自我怀疑,想要自暴自弃想要一了百了,但好在,那些爱我的人的存在使得我在最黑暗的时候依然能看到一丝丝光亮,不舍得伤害他们的心情是最大的动力。

哪怕只有一丝微光,那就抓住那一丝光,再狼狈也要挣扎,挣扎着挣扎着,一定会重获新生。当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的时候,譬如我不想要别人为我难过,那世界就会瞬间明朗,为了你想要的而努力,或者为了避免你不想要的而努力,都是很棒的。前方的目标也许会变得没有原来那么伟大那么美好,但至少,能帮你避免最不想要的结局和最不必要的伤害。

我是觉得导致这个小姑娘这种状况的有三点,一:家里太有钱,父母忙赚钱的家庭多半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就是钱我管够,教我没办法了。那么原生态家庭是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的。

二:青春期,不管男生女生,不管在国内外,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我并不认为美国才会有,而且还是那句话,我们原生态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父母本身不具备太多指导性意见,去到西方那种社会,融入不了是难免的。

三:这个小孩我看除了缺父母的关爱,并没有别的问题,实际上很多她提的问题是她的臆想。去了那么多年,英文还讲不流利么,看来也是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奉劝各位家长,有能力一定一定千万要送孩子出国,中国的教育只会培养技校生出去找工作而已,并不会教会你太多独立思考的东西。

为0的浪漫127023511

2018年05月05日

看到这这这个问题,心情有点儿沉重。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我国繁荣发展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山大呀!可每个人仍在努力打拼着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相对于孩子哪个又不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些家长呢总以为爱他就给他最好的。上高等学府。觉得孩子找些好的工作机率大一点。钱多挣一点,给他买最好的。再多存一点,为孩子的将来打算……把自己的精力一心扑在这些“目标”上。唉!不易呀。殊不知,对于小点的孩子只是小小的陪伴就很快乐,很满足。就抽一点点时间吧。

从上题中可以看出来,勾通不够啊!虽然每个孩子的性子性格能力都有所不同。或点青春期的叛逆……自家孩子都要用心去了解以至于到他的学习和工作比如上文提到的出国。都要认真的考量。争取他的意见是首要的。因为相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他们的父母更安全。他完全可以不用任何考虑,可以把自己的心里的意思说出来。如果不是这样,那还是家吗?

五年了,孩子开不开心!快不快乐不知道。学习情况也未说明。孩子不说,家长若再不问。或许想让他独立。可对他的关心也不一定会影响他的独立呀!可身在异地,即便当时他是同意的出国的。那也要告诉他不开心可以回来。如果孩子适应能力强,或是偶尔发发牢骚想回来,那就多多鼓励他,再把自己的一些处事经验也不防互相交流一下。并与他的所在学校及周围的人常联系,了解到他的情况。在做决定!如果孩子在那儿生活很不好。觉孩子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 多方面了解后,那还等什么?居然到了送精神病院的地步,哎!这做父母的得有多失败啊!

最后我只能说。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宝贝。他们的性格和能力是不一样的。在山崖上,是鹰可以去放飞。如果不是,就请不要让他和鹰一样跳下去吧。虽不能搏击长空。在大地上也同样也能展现出它一抹亮丽的风采。有时候一家人就那么守着简简单单的幸福也是美好的。是吧!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