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由近世跨入近代,社会进入全面改革时期,江户时代的封建制度可谓“礼崩乐坏”。自打宣布“四民平等”之后,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走向解体。士族总体上而言是没落了,但原本武士阶级内部从大名到足轻也分成众多阶层,据日本学者统计有十余种之多。为了减小改革的阻力,明治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考虑如何安置各个阶层,换句话说,就是如何以最小的成本重新进行利益分配。
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像允许士族与平民通婚,不再能随意砍杀平民等都不是主要的。武士的没落主要体现在失去对军权、政权的垄断,从而断绝了此前的经济来源,类似公务员失业。明治政府作为抚恤,实施了“秩禄处分”,一部分有真正武士身份的士族从政府拿到了有限的补偿。以前的大名以戊辰战争中是否站队正确,和功绩所拿金额不等。最惨的是幕府将军及其旧臣,德川庆喜一下从800万石削减到70万石,落差极大。这样做有政府的考虑,因为钱少,就没办法养众多家臣以图东山再起。这一招算是绝了后患。其他蕃的大名或多或少都给一个县知事的职务,但不再世袭了。一些在幕末支持天皇的下层武士一下进入政府,成了政界、军界、商界、教育界中的精英,少数还获得了爵位飞黄腾达。
那么大多数未能跟住形势崭露头角的下层武士,失去了藩主的保护伞,集体成为浪人,只能自谋生路。一部分加入了新式军队或成为了地方警察的,一部分开始学习务农,或用政府的补贴开始经商,但因为缺乏经验或碍于武士的尊严很少有成功的例子。总之,一场武士发起的革命改变了国家,也葬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