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水七分色”翡翠原石为何会有水?

  • “三分水七分色”翡翠原石为何会有水?-图1
7回答·1.4万阅读
东家APP

2018年05月04日

没有水,大地万物没有得到滋润,就会失去生命慢慢枯萎。翡翠也同理,若是质地干,没有水,那么这块玉石也就失去很多价值。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关于翡翠里的“水”。



行话说“种好遮三丑”。翡翠的“水”就是其透明度,指物体透过可见光的能力。但“透明度好的翡翠,水就好,水就是翡翠的通明度。”这是一个不正确,或者说不准确的概念。翡翠的“水”是指光在翡翠内部传播和表面折射中的不同表象,它包括翡翠的透明度和翡翠的表面光泽两大部分。


也就是说,翡翠的透明度越好,翡翠的表面光泽越亮,翡翠的水越好。反之,翡翠的透明度越差,表面光泽越弱,翡翠的水就越差。



翡翠的透明度取决于内部晶体的结构。如果翡翠内部晶体较细,且大小均匀,这样光线就能顺利的透过,因此形成较好的透明度。


如果晶体很粗,或者大小不均匀,光在翡翠内部通过就会很困难,这样翡翠的水就差。在判断翡翠原石时候,根据正午阳光在翡翠内部能够通过距离长短,有人把它分为一分水,二分水,三分水。



一分水即透光深度约为3毫米。二分水、三分水的透光度深度约为6毫米和为9毫米。或者换种说法更容易理解,一分水指厚度为3毫米翡翠是全透明的,同理,二分水和三分水分别指厚度为3毫米和9毫米的翡翠是全透明的。


翡翠的表面光泽是翡翠“水”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翡翠的种比较好,玉石内部的结构就会很紧密,翡翠的表面光泽也就很好。也正因如此,行内才常常把翡翠的“种”和“水”放在一块来说。



我们在判断翡翠的水时,除了上文中有在原料时对翡翠的透明度有一定标准的判断,其它时候主要是靠经验作出判断,除仔细观察外,主要是采用对比的手段。用一块自己熟悉的翡翠,与要判断的翡翠作出对比,能够很快得出水好水坏的结论。


种水好的翡翠,在弧面情况下,能很好地收光,让外部射入的光线,在翡翠内不折射,再次传播,形成晶莹剔透的景象。人们常称为有荧光。达到这种境地,也可以说把玉石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本文内容来源于东家翡翠匠人羊羊(杨茂华)的分享,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珠宝鉴定师媛媛

2018年05月03日

选购翡翠“外行看色、内行看种。”就是说的翡翠需要看种水,对于翡翠来说,没有水就相当于没有灵魂的物体。就如万物没有水会失去生命一样,没有水的翡翠是毫无生机的。

一 没有水的翡翠就是很干,颗粒会很粗,这样的翡翠是没有价值可言的。翡翠的绿,只有在有水的玉肉上才有灵气。有水,才有颜色的变化,有动感。

二 水其实就是指光在翡翠内部传播和表面折射中的不同表象,它包括翡翠的透明度和翡翠的表面光泽两大部分。翡翠的透明度越好,翡翠的表面光泽越亮,翡翠的水越好。反之,翡翠的透明度越差,表面光泽越弱,翡翠的水就越差。

三 翡翠的原石我们为了更清楚的看到水头,选择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还会在原石的皮壳上喷水。种水好的翡翠,能很好地收光,让外部射入的光线,在翡翠内不折射,再次传播,形成晶莹剔透的景象。称为有荧光。这样的翡翠是我们都喜欢的高品质翡翠。

四 翡翠是来自天然的矿物质,在地下埋藏数亿年,地球最大的组成部分就是水,万物皆离不开水,翡翠原石也是一样的,我们把翡翠的透明度和表面光泽形象的比喻成水。

水是生命之源。对翡翠原石来说,根据光透过翡翠内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按照光能在内部通过一厘米,二厘米,三厘米……分为一分水,二分水,三分水……

睿石之和

2018年05月04日

翡翠的种、水、色,是衡量翡翠价值最基本的三大因素。很多人容易把翡翠的种水说成一个概念,其实是有区别的。

翡翠原石的水,指的是翡翠原石的通透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翡翠的“水头”。翡翠的种,说的是成熟度,翡翠的致密度,晶体的细腻程度,二者描述的角度完全不同。

翡翠之所以受国人喜爱,一跃成为超越和田、岫玉等传统玉种价值最高的玉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翡翠特有的水头,也就是其通透度,看起来晶莹剔透,水润灵动,非常的漂亮,诱人。在配合翡翠多彩的色泽,的确让人爱不释手。

翡翠的水有长有短,同等条件下,一般来说,水头越长的,也就越通透,价值往往越高。如何判断翡翠水头的长短呢?就是看手电光照射的情况下,光圈散射的范围,按厘米计算,一般被描述为一分水、五分水等等。

淘翠珠宝

2018年05月08日

您的问题其实问的很微妙的,这个问题的提法,在隔壁某度的自媒体上还真是一模一样的见过,正好今天是写这个话题,既然系统邀请到我了,还是做好本职的科普工作比较好。

废话比较多,如果只是想找对比分别,可以跳到答案末尾的图片,有“一图流”解答


所谓“种水”到底是什么呢?在翡翠投资与收藏中一直不能回避的话题,由于“种水”的判断标准的不同,一直让新入行的萌新感觉云里雾里,以至于在执着鉴定“种水”的路程上越走越远,争论不休,甚至人云亦云,而终不得其所以然。


那么“种水”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全面了解下。


“种水”的定义与由来

即翡翠透明度与结构的组合,近似于传统的“地张”的说法。“种水”的说法虽然耳熟能详,但实际上最早是由玉雕工匠对翡翠特性的简单划分,而后代代相传,于是有了现在的统一说法。


影响“种水”的因素

由于透明度和结构是决定“种水”好坏的关键,因此对翡翠的研究,往往关注翡翠组成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翡翠矿物组成的颗粒小,颗粒间的孔隙也小,于是结合度高,透明度好,这样的翡翠就具有了光泽温润的外观。翡翠的粒度是在肉眼可查的基础上,分为粗粒(直径大于2mm)、中粒(直径1-2mm)、细粒(直径0.2-1mm)、微粒(直径小于0.2mm),肉眼可见程度按顺序递减,翡翠的价值按顺序递增。

而透明度则关系到翡翠的通透性,传统上,翡翠透明度被称为水头,用水的长短来描述其通透程度。由此划分的透明程度分为透明(即3分水以上,9mm以上可见)、亚透明(即2-3分水,6-9mm可见)、半透明(1-1.5分水,3-4.5mm可见)、微透明(半分水,0.5-1mm可见)、不透明(基本不透光,可见0.5mm以下),参考对比的方式为透过翡翠可见字迹、透过翡翠字迹模糊、透过翡翠看不清字迹、边缘薄处能透光、如同石膏。

翡翠看“种水”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但实际上也由于质地和品质的划分,有分别有玻璃种、冰种、藕粉种、豆冰种、水粉种、水豆种、粉种、豆种、石头种的系列划分,因此需要依照自身的经验对翡翠的价值综合判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种水”比较,一定要建立在相同的厚度的基础上,由于商家会通过做薄翡翠来提高通透,购买翡翠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警惕。

有哪些

一图流区分种类质地

小结

其实“种水”好坏还是相对容易判断的,只要把握上述几点即可,但是由于质地上的多样性,是什么种的翡翠就十分难断定了,毕竟只有知道是什么种的翡翠,才能再对其深入鉴别,而这正是十分考验眼力与经验的地方。


原位引自头条内容《「淘翠学堂」与翡翠密不可分的“种水”是什么东西?
https://www.toutiao.com/i6553021735216611848/

「更多翡翠知识,欢迎关注我们的“淘翠学堂”系列,小编最近喜欢看心情更新,害怕.jpg」

智久548

2021年11月25日

外行看色、内行看种。”就是说的翡翠需要看种水,对于翡翠来说,没有水就相当于没有灵魂的物体。就如万物没有水会失去生命一样,翡翠透明度与结构的组合,“种水”的说法虽然耳熟能详,但实际上最早是由玉雕工匠对翡翠特性的简单划分,而后代代相传,于是有了现在的统一说法。 影响“种水”的因素: 由于透明度和结构是决定“种水”好坏的关键,因此对翡翠的研究,往往关注翡翠组成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翡翠矿物组成的颗粒小,颗粒间的孔隙也小,于是结合度高,透明度好,这样的翡翠就具有了光泽温润的外观。翡翠的粒度是在肉眼可查的基础上,分为粗粒(直径大于2mm)、中粒(直径1-2mm)、细粒(直径0.2-1mm)、微粒(直径小于0.2mm),肉眼可见程度按顺序递减,翡翠的价值按顺序递增。 而透明度则关系到翡翠的通透性,传统上,翡翠透明度被称为水头,用水的长短来描述其通透程度。由此划分的透明程度分为透明(即3分水以上,9mm以上可见)、亚透明(即2-3分水,6-9mm可见)、半透明(1-1.5分水,3-4.5mm可见)、微透明(半分水,0.5-1mm可见)、不透明(基本不透光,可见0.5mm以下),参考对比的方式为透过翡翠可见字迹、透过翡翠字迹模糊、透过翡翠看不清字迹、边缘薄处能透光、如同石膏。 翡翠看“种水”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但实际上也由于质地和品质的划分,有分别有玻璃种、冰种、藕粉种、豆冰种、水粉种、水豆种、粉种、豆种、石头种的系列划分,因此需要依照自身的经验对翡翠的价值综合判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种水”比较,一定要建立在相同的厚度的基础上,由于商家会通过做薄翡翠来提高通透,购买翡翠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警惕。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