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的穿透力基本上是粒子中的战斗机,最厉害的。
粒子的穿透力如何,和它能够产生的相互作用有关,还和它的能量、速度、质量等有关。比如光子,虽然静止质量为零,速度最快为光速,但是光子是电磁场的量子,很容易发生电磁相互作用。一束光发射到物体上,要么被反射、要么被折射、要么被吸收,因为材料中充满电子、质子等大量产生电磁力的粒子。光子中,能量最高的γ射线穿透力最厉害,需要用厘米厚的铅板才能挡住。对于带电粒子,比如电子,它的速度最快也能接近光速,但是穿透力比较有限,同样是因为电磁相互作用力的原因。例如α粒子,质量大,速度低,还带电,只需要一张纸就可以挡住。粒子中穿透能力比较厉害的是中子,因为中子不带电,所有它不会和物体中的电荷发生库仑相互作用,而是直捣黄龙——和原子核发生强相互作用。但是中子仍然有磁矩,它会和电子的自旋发生强烈的散射,如果材料中存在磁性有序的话,那么中子就被散射的厉害了。某些特殊同位素对中子有强烈的吸收,挡住中子就是利用这些吸收中子材料放在重混凝土中,对于能量高的中子,通常需要数米厚的混凝土才能搞定。
中微子的穿透力极强,因为中微子它比较“孤傲”,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只参与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后者要更加弱)。因为中微子质量几乎为零,它的速度还非常快,接近光速。中微子打到任何物体上,几乎都是如入无人之境,瞬间穿透。即便是面临整个地球,每100亿个中微子打过来,也只有1个会发生相互左右而可能被地球“吃掉”。
我们的太阳,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剧烈的核聚变,产生了大量的中微子。我们生活的宇宙中,也充斥了大量中微子,平均每立方厘米有100个左右!太阳产生的中微子,每秒钟就会有100000000000000个中微子穿透我们的身体!
即使中微子数量巨大,但是因为穿透力太厉害,捕捉中微子极其困难。美国的戴维斯,在1500米深的底下矿井里用了615吨探测液体,花了30年,才测量到2000个中微子。日本的超级神冈探测器、我国的大亚湾中微子探测器和将来南极的冰立方探测器,都是尽可能地扩大探测面积和探测器数量,来寻找中微子振荡的痕迹,测定中微子的质量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