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但即使是这5000年,学术界也是有争议的,按照西方考古学界对文明的定义,要想称为文明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有文字
(2)有青铜器(兵器生产工具都可以)
(3)有城市和祭祀场所
按照这一条件界定,我国的文明史最多可以追溯到商朝,夏朝由于没有物证支持,只在文献中有记载,国际考古界对夏朝是否存在持保留态度。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推断,我们国家的文明史大概只有3600年,即使算上夏朝,也只有4000年出头,距离五千年有一定距离。
五千年的说法最初是由一个叫做卫匡国的外国传教士提出来的,这位老兄原名马尔蒂尼(不知道和意大利著名球星马尔蒂尼家族有没有血缘,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考证),是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汉学家。17世纪来到中国,见过顺治皇帝,我天朝上国的美丽富饶深深的震惊了这个来自欧洲的土包子,于是他发愤图强,写出了一系列反映中国历史人文的书籍,成为轰动一时的西方最权威的汉学家。
这些著作包括《中国新地图志》、《中国上古历史》、《鞑靼战纪》、《中国耶稣会教士纪略》、《汉语语法》、《逑友篇》。其中在《中国上古历史》中卫匡国第一次提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概念。他以伏羲大神即公元前2952年作为中国历史起始点,以此推断,我们的确有接近五千年历史。
卫匡国的说法被后世耶稣会士撰写中国史采纳,就此成就了咱们五千年的历史说法。
当然,五千年有五千年的道理,还是有一定文献依据的,卫匡国从伏羲开始,先后记叙了伏羲、神农、皇帝、少昊、颛臾、帝喾、尧、舜等八代帝王,说实话,八代帝王就从五千年迎来4100年历史的夏朝,这些上古帝王果然非同凡响,个个老寿星。
咱们中国的考古界在民国时期也开始发飙,宋代邵雍所著的《皇极经世书》在当时大行其道,这是一本易理和易教的神书,但因为对上古历史记载详细而被史学家推崇,中国的历史学家们据此推断,黄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698年,孙中山采纳了这一说法,在民国典礼上,以黄帝纪年4609年作为中华民国纪年,既找到了汉人统治的合法性,又符合了民族历史悠久的百姓期待,一举两得。
至于为什么选择黄帝,黄帝是如何从上古帝王中脱颖而出,还要感谢太史公司马迁,在先秦的古籍中,黄帝不过是一个地位普通的帝王,并没有人文初祖的说法,但到了《史记》忽然被司马迁拔高,成为原始氏族的武林盟主,其中原因有待进一步考证。
这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真相,当然日慕乡关这么说可能一些人不爱听,也可能不是很准确,欢迎大家拍砖讨论。
至于五千年以前,甚至到一万年,咱们的祖先在干什么,这也有相关考证作为依据。
一万年以前是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过迁徙的生活,居住于旷野或山洞,以狩猎采集为生,地地道道的原始社会,甚至还没有形成社会,人不过是稍微高等一点的动物。我国考古界先后发现的:徐水南庄头、北京东胡林、江西万年仙人洞、道县玉蟾岩等文化遗址就反应了那个年代的变迁,原始居民开始会烧制简单的陶器,使用磨制石器,猜测可能有了原始农业,慢慢往新石器过渡。
新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作为区分标志,中国新石器时代(约当公元前10000~前7000年)考证起源于华南地区,考古学界发现有少量磨制石器和陶器,农业已有萌芽,个别地点已会养猪。后来的华北的磁山文化、华中的彭头山文化等已栽植水稻,养猪和水牛等,磨制石器尚不多见,陶器则比较发达。
到了新石器晚期(约当公元前5000~前3500年)出现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农业进一步发展,有较大的聚落,如半坡和姜寨等,河姆渡文化和大溪文化都是这一阶段的产物,在更晚的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华中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中已经出现小型铜器,良渚文化中甚至出现大规模的人工堆筑的贵族坟山,这些特征都预示着文明社会行将来临。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