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女性能称为先生?
一般来说,先生是用来称呼男性的,但也有特例,比如像宋庆龄先生和冰心先生这样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女性,对这些被尊敬的女性,约定俗成,一般不称女士而称先生,这也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处之一。
《辞海》和《辞源》的解释,“先生”的含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年长而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另一种是对别人的敬称,首先是对老师的敬称,其次还有对父兄、医生、道士等等。清朝人梁章钜所著《称谓录》里对先生一词也解释为对学士而年长者的尊称,而“老师”的含义却在不断弱化。
在我国上一辈的女性中,有出身书香门第,后来德高望重的,到老年可被尊称为“先生”。这个称谓对女性来说,是很高的成就和荣誉。据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考证,将女性称为先生这一用法,大体上跟中国现代史同步。目前最为权威的文献,是毛泽东给宋庆龄的两封信。
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资格称“先生”的女性,不过寥寥数位:
1.杨绛((1911~2016)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先生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凌晨,被网友称为“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位被称为先生的女性”的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他们仨,终于团聚了。


我总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真的,不信你看,岁月可以苍老她的容颜,可是眉眼的温柔却是多少年过去也藏不住的。杨绛先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所以当我得知她去世的时候,忍不住在公交车上两眼一酸。尤其是看到网友说的这句话时:
先生105岁,阅尽人间繁华,从容而知天命,亦是喜丧。
于是颇有感慨的写了一些文字,大多数已经不记得。可是仍清楚的记得同学对她的评价,“没有办法不喜欢她”。是啊,这样眉眼温柔的女子,没有办法不喜欢她。
2.宋庆龄(1893~1981)
一个了不起的人
宋庆龄,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

毛泽东便曾于信笺中称呼宋庆龄为“先生”。
一封写于1936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五周年纪念日,信的抬头是“庆龄先生”;另一封写于1949年6月19日,信的抬头仍是“庆龄先生”。
宋庆龄的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威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

3.林徽因(1904~1955)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福建闽县(福建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在家庭的影响下,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大大拓展了眼界,并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期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之后,从1930年到1945年,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像河北赵州大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很多古建筑,是通过他们的考察为世人所了解,从此加以保护。
作为民国时期的才女,林徽因的才华似乎更全面一些,既精于建筑学,又是颇富灵气的诗人。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还写《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等几十首诗篇,在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都有所成。

只不过现在当人们谈起林徽因时,大多数都会将注意力放在她的情感方面,忽略她其它方面的成绩。
她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4.冰心(1900~1999)
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被称为“世纪老人”。

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主张爱的哲学,“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冰心逝世后,党和人民给她以高度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5.张兆和(1910~2003)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
这是沈从文对张兆和才女的最深情的告白。

除了宋氏三姐妹的传奇故事外,“沈氏四姐妹”你一定不会陌生。
安徽一个名叫张吉友的富商因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而尽人皆知。四姐妹分别嫁给了著名昆曲演员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就是发明汉语拼音的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四姐妹分别为元和、允和、兆和以及也被称为“先生”、“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的小妹充和。
三女儿即张兆和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从文。“三三”就是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称。
张兆和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人物,1932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

6.许广平(1898~1968)
她既是鲁迅事业的得力助手,又是鲁迅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忱的弘扬者。
许广平,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后为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作为陪伴鲁迅走过最后十年岁月的女人,许广平是鲁迅的伴侣却不是妻子。如果勉强可以称为妻子的话,那许广平也只能算是“二房”,真正的“大房”是鲁迅在浙江老家的女人——朱安。鲁迅去世之后,许广平在困难的岁月里也经常汇生活费给朱安。

1949年后,许广平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1968年3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7.叶曼(1914~2017.2)
人身难遇,百年一瞬,切莫蹉跎。
叶曼,原名刘世纶。祖籍湖南,北大毕业,旅居美国洛杉矶,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幼承庭训,六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之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中年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并在八十年代出席世界佛教大会时,与中国佛教协会原赵朴初会长相遇并成为好友。

六十年代,叶曼为传播中国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湾成立“文贤学会”。七十年代,在美国洛杉矶位于哈冈的家中成立“文贤书院”,每周六免费开讲《四书》、《道德经》、佛教的故事等课程,身体力行,为海外侨胞讲说中国文化,期能带动更多修心向学的风气。

8.何香凝(1878~19721)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何香凝,早期的革命家廖仲恺先生的夫人。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 ,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何香凝是曾担任过外交部长的廖承志的母亲。丈夫廖仲恺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夫妻俩积极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
解放后,何香凝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侨务委员会主任,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擅画山水,花卉,尤工狮、虎、鹿、鹤等动物。著有《何香凝诗画集》。

坐落在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里面收藏的全是何香凝的美术真迹。她擅长花鸟及山水画,她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其绘画风格清新淡雅,生动飘逸,透过她的笔墨丹青,饱蘸她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念之情。
9. 骆玉笙(1914~2002)
自得其乐,善于娱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京韵大鼓的代表人物。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她的形象及声音,很符合先生的称谓。

京韵大鼓是属于京津的地方剧种,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
骆玉笙曾为老舍的作品,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唱主题曲《重整山河待后生》。浓郁的京韵大鼓风味,悠远,如泣如诉,荡气回肠,十分生动地演绎了沦陷后的北平普通百姓在日寇铁蹄下的生活。

花了一些时间去整理这些,因为我总觉得,这些女性,是该被时代记住的。
(另外,还有一些没有涉及到的,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