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步兵为何能战胜克星骑兵?

13回答·295阅读
史话戏说

2018年12月24日

通常来说,胜负不是由兵种决定的,至少不是单单由兵种决定的。

中世纪的步兵怎么战胜骑兵?

首先,不管怎么样,步兵一定要保持阵线坚固。骑兵在猎杀散兵时几乎毫无阻力,但如果要正面冲击阵线严整、士气不低的步兵线,即使是骑士和武装军士组成的重骑兵,也是非常吃亏的。

说到这个就要说英法百年战争了。尽管被世人记住的是长弓手,但是长弓手最主要的职责还是火力投射,近战只是他们的副业。真正扛起英格兰王国中央阵地的,一直就是下马作战的英格兰骑士(虽然在后期因为经济问题削成了平民钩镰手+步行骑士的混编)。面对完整且士气高昂的步兵线的正面,马背上的骑士也没法直接冲进去。法国人已经帮我们试过了,没成功。
英法骑士的混战。看到地上的死马了吗:
钩镰手,这支钩镰手来自勃艮第:
但是,这种正面对抗骑兵重压的操作,到底还是需要步兵的素质和士气。在双方科技水平没有时代差距的情况下,战斗意志就变得非常重要了。骑兵冲锋一直是一种非常打击士气的东西,如果步兵没有足够的战斗决心,那单单站稳脚跟还是不够的。

对于一些不擅长近战、或者素质较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的选手来说,他们还可以借助野战工事和投射火力的结合

在这一领域的优秀示范者,大概是长弓手和胡斯战争中的胡斯派农民。一派用的是拒马尖桩和长弓,一派用的是车营和弩+火器。但他们的情况其实如出一辙:他们要以不善于阵线对抗的平民步兵,去面对大量可步行可骑马的骑士老爷。
车营:
长弓手的尖桩:
当然了,最终来说,成熟的战术和灵活的指挥,也是胜利的关键。

在很多时候,步兵并不需要真的击溃敌方骑兵。如果他们能撑得够久,拖住足够的敌军,己方骑兵就能趁敌军忙于近战之时,扫入敌方侧翼。历史上很多胜利实际上也就是这么发生的。亚历山大大帝明白得很,罗马人明白得很,中世纪的人也明白得很。

在这种战术上的优秀示范者……虽然说十字军在这种事情上出名一些,但其实很多经典的民兵+骑士的中世纪军事组合,都是这种思路的产物。骑士为锤,民兵为砧。民兵坚持,骑士决胜。


所以说战斗的胜利,不是一个兵种战胜了另一个兵种,而是高昂的士气战胜了不坚定的战斗意志,成熟的战术战胜了不妥当的战术,高素质的军队战胜了低素质的军队。战斗不是捉对厮杀,军队是多元的,为了获得胜利,其每一个部分都要在战术中发挥作用。

在这样的条件下,步兵能战胜骑兵,也并不奇怪。

年轮一圈圈

2018年12月20日

从栓动到全自动武器,这就是骑兵不占优势的根本所在。

越现代化,骑兵越不占优势。

骑兵的优势是大集群快速冲击步兵方阵,分割包围,大集群冲击的震撼对步兵而言,那种恐惧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无法抑制的,为了取得战争胜利,步兵必须改进战法。于是,由三角钉,拒马,陷阱,组成被动防御,把步兵方阵分成若干小群,搭配长矛,盾牌,弓箭手等等组成远中近三重火力,利用地形设置滚木雷石,多重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大纵深立体防御。大大的削弱减缓骑兵的冲击,骑兵最依赖的速度一旦被迟滞,无法快速机动,那么步兵群的优势就得以体现了

夕惕若厉23

2018年12月21日

在辽宋之时就在辽军中有列阵不战的说法。骑兵如果给步兵锤了先要抽自己的耳刮子。要嗡嗡的那种。步兵如果没有骑兵的保护你行军的时候我就要冲你的队列了。还等你布阵?我又不是宋襄公。关羽作为一代战神就是不要脸的典范。偷袭了对方主帅顺便还教会了张辽。后面张辽把这一套用在孙权身上屡试不爽。然后关羽赤壁之后就插到曹军中间玩破袭战直到荆州被孙刘两家瓜分完毕。曹军也无法救援。所有打仗要脸的都是自己想的太少怕对手用更新的招数对付自己的托词。脸重要还是袍泽的命值钱自己想想。包括中国军马挑选的都是体型不大耐久的马种。追求冲刺速度牺牲长途奔袭的耐久性这种马在中国混不下去。只能参加奥运会。说白了西方人要赢在体能装备上中国人要连对手的智商都按在地上摩擦。不战屈人之兵用在战役上就是长平的大包围,就是白登山的包饺子,就是烧乌巢,就是抗美援朝打进汉城。

陈晓岚277

2018年12月20日

原因:战败者不恰当使用骑兵,正面冲击强大的步兵防御战,未及时攻击敌人重步兵弓箭手。以金马刺之战为例:法兰德斯装备不良的步兵打败法国和法兰德斯贵族的骑兵,是因为派兵布阵占据了地利,四面环水和壕沟的阵地,骑兵无法冲刺,这是中世纪农民起义极少数成功案例,但最后都以覆灭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