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初期美国保持中立,可1917年为什么又决定参战?

0回答·1482阅读
墨青公子js

2019年03月08日

很简单,两个超级好理解的原因。

第一,同盟和协约两个集团已经斗得你死我活了,而且同盟的胜算要大一些,美国不敢放任德国变得更加强大。

第二,协约国的贷款是不可能不收回来的,如果英法被打烂了,德国是肯定不会为此买单的。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你欠100块,你是孙子,当你欠100个亿,你是天王老子。”

在战争初期,协约国从美国进口了大量农产品,工业品和军用物资来支撑,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繁荣。在一战爆发后,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额从1914年的1.7亿美元暴跌到1916年的100多万美元,反之与协约国的贸易额则从1914年的8亿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亿美元。

而如果想要贷款能够收回来,美国财团只能寄托德国早早投降,但在苏联投降后,胜利的天平似乎逐渐往同盟国那边倾斜了,美国人自然不能让自己的债主死了,同时德国变强肯定也会报复,于是迅速以卢西塔尼亚号和齐默尔曼电报事件为缘由参战了。

淮上秋阳(提问者)

2018年12月24日

一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一直持续到1917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与欧洲远隔重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不存在身不由己被卷进大战的危险,因而美国国内各阶层孤立主义与和平主义情绪占优势。二是美国政府也想保持中立,一方面避免过早地对胜负未决的欧洲战局下注,一方面避免国民中不同民族的后裔对立冲突。况且同交战双方同时做买卖,可从中大获其利。

而1917年转而宣战,也有深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几年来,由于英国利用对全球电报网的控制来进行的到位的宣传以及德国人自毁形象的举动,比如1916年德国人实施的无限制潜艇战,将好多的客轮击沉,使得美国的公众情绪已经逐渐倾斜。

二是协约国从1915年中期以后,对美债务有增无减,累计已达25亿美元,而且此时的贸易对象也以协约国为主。如果协约国战败,借款将很难收回,外贸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是到1916年年底,欧洲战局逐渐明朗。在1916年的几次大战役中,同盟国各国都遭到了严重挫败,总的军事形势变得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东西两条战线都基本固定下来,旷日持久的战争是同盟国尤其是德国最害怕的。协约国集团虽然没能彻底击败同盟国,但它的军事力量日益增强,开始逐渐占据优势,战略主动权实际上已经转移到协约国手中。如果美国再不及时参战,不仅仅是中立地位将严重降低,甚至失去对战后国际事务的发言权。因此,1917年的美国果断作出了参战的决策。

王者天下86726696

2019年03月09日

别人两败俱伤,还不赶紧摘桃子

祖国之魏巍昆仑

2018年12月25日

美国🇺🇸在大的战略方针政策是比较聪明,也比较理智的。一战如此,二战亦如此,等到大家都打累了,都精疲力尽了,再参战可以确保大战的胜利✌。

所以在二战中,大家都知道美国🇺🇸是因为日本🇯🇵打击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而决定参战的。但也有一种说法,这也是美国特地留下的一个空缺,就是让日本来钻的,让美国有了参战的借口。

无论是保持中立或参战,美国历来奉行国家利益至上,时机成熟,参战是必然的。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