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本人认为赵括不是无能之辈,打个比方,赵括就相当于刚在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满肚子才华。可惜,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同时,他的对手又是经验丰富的老油条白起。所以失败是必然。同时赵括也落个纸上谈兵的名声。如果长平激战晚发生十多年,给赵括十多年时间,让他在战场上好好锻炼锻炼。积累足够的军事经验,这时候在让赵括和白起打,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当然,历史没有假设,败了就是败了。改变不了的事情。不过有一点赵括很厉害,在赵军被围长平的时候。当时赵军已经没有粮食了,这种情况下,军队极容易发生大规模混乱,而赵括稳定住了军心。同时率兵突围,虽然后来失败了,但是也重创了秦军。另外赵括宁可选择战死,也没有投降。这一点值得佩服。
赵括在历史上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赵括确实很不堪,是他断送了赵国。赵国的灭亡,直接原因是赵括纸上谈兵,没有临敌致胜之能。其实也有客观原因导致赵括上位代替名将廉颇的。赵奢已亡故,蔺相如病危,赵王不顾赵括之母的反对,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将赵国安危交于没有任何可圈可点实际经历的赵括。即使临敌换将,赵国的名将还有,比如镇守雁门关的名将李牧,镇守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南)的名将乐毅。
♥秦赵之间的战争,有史学家称是因为赵国接受了韩国已被秦国攻破的上党郡。其实,赵国接不接受上党郡,都阻止不了秦国侵略的步伐。只不过是时间和不可预知的结局可能有所不同而已。当时,秦国综合国力远胜赵国,廉颇又经历几场小败,一直退守。史载,少水和丹水之间是沼泽,不利大军作战,而少水以东有一片空地,正好利于大军作战,廉颇就是把这片空地预留出来的,如果秦军越过少水,身后便是两条河和沼泽,会置身险境,而且,赵军可以监视秦军南北两翼,破坏秦军粮道。这样,就和秦军打起消耗战,对秦军很不利。
♥赵括替代廉颇以后,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将赵军驻扎在少水岸边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想拒河而守。不曾想,白起不但正面部疑兵,吸引其主力,然后偷偷从南北两翼派兵包抄赵括,并且切断赵括后路和粮道,赵括多次试图突围都没有成功,最终,赵国45万军队被白起消灭坑杀殆尽。赵国从此羸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