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是纯战略层面的,不是简单百度可以找到答案的。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经济角度出发看问题。可以查一下41年德国与苏联的GDP,钢铁产量,粮食产量等。一支箭射出去总有落地时候,我们常说强弩之末,以德国军事经济实力,在闪电战到了一定程度后,后勤就跟不上了。希特勒即使当年攻占了乌克兰,这里是苏联粮仓,基辅更是钢铁基地,希特勒没有把这些资源转化为军事优势,反而落后于苏联。
希特勒发动闪电很快拿下了波兰,法国,捷克,罗马尼亚等国。在有了庞大的占领区后就需要庞大的军事资源来维持,对苏联开战后,苏联辽阔的地域,复杂地形地貌,气候都成为滞后德国攻势的因素,尤其在进入冬季以后前线部队只能依靠容克52运输机补给。
攻陷乌克兰后,莫斯科就在前方,这个时候希特勒忽然下令停滞了攻势,后期很多军事专家对这一举动有多种解释,我个人认为希特勒当时也是看到了整个战局即将进入对峙阶段,快速突破已经不可能了,闪电战讲究的是突然性,这点早就不存在了,双方对手早已经开始有效的组织计划准备各种军事体系国家机器来为战争服务,即使拿下了莫斯科能做的就跟当年蒙古一样,放一把大火离开,因为苏联不是法国,波兰这些小国家,有庞大的军队数量,一旦将苏联首都攻占,且没有完全有效的防御保障前提下,德军是毫无可能守住莫斯科的。既然如此,希特勒当时能做的就是延缓攻势,整备修整部队,补充兵员弹药。
所以,闪电战是有时效性,地域性的。突击部队能携带的补给不多,需要强大的后勤体系,所以希特勒的闪电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节点停滞了,就说那个节点就是德国后勤的极限。
任何时候闪电战都是无法取得全面胜利了,即使美军打巴拿马也就是几个小时事情,美军也不可能占领巴拿马全境。德军闪电战不能说是失败,必经打开了局面,占领了欧洲大部,只是到了战争中期,性质已经发生变化,闪电战已经不适用了。全世界都在做军事准备,而打苏联时候很多部队都在休整,很多部队因为大清洗指挥员都没有,这样德国才能俘虏了上百万苏军,如果全世界都知道你要打我,我还不忙着做好准备?闪电战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