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严世蕃,究竟有何能耐?

13回答·1.2万阅读
风紧扯轷

2019年06月10日

严世蕃(公元1513—1565),字德球,号东楼,明朝第一权奸严嵩的儿子,其智商之高令人望而生畏,与其父亲又高又瘦,眉目疏疏,声音又大又尖的奸臣形象不同,此人矮而肥胖,还瞎了一只眼睛,这个形象可以说是标准的官二代形象。

其能耐主要表现在:

一、博闻强记、学识无双。

嘉靖皇帝常在夜间批阅奏章,询问内阁某事当如何处理,如何票拟。严嵩与大学士徐阶、李本会在值班守候商议,如果三人处理意见不同的话,严嵩会派人飞马向严世蕃求教,而严世蕃都能给出满意的处理结果,同时嘉靖皇帝喜欢看一些古书经义,但有的时候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便会询问朝中的一些文臣,文臣们回答不上来的时候都会惶惶无措,严嵩总会安慰他们稍安勿躁,便求教他儿子,严世蕃当即便能指出此语出自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章,而且又是如何解释的,严嵩以防错误,翻阅书籍进行查证,如严世蕃所说一致,然会便欣然向皇帝解答。

二、察言观色、善揣人心。

嘉靖的诏书向来语焉不祥,而严世蕃却能从只言片语判断出他的喜好,严嵩每次按他儿子的意思上折,无不中的 。明朝第一直臣杨继盛以《请诛贼臣疏》死劾严嵩的时候,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当时相当害怕,严世蕃沉着冷静,他看见杨继盛奏疏中有召问二王(裕王朱载垕、景王朱载圳)的话,于是进谗嘉靖,说杨继盛与二王有勾结,嘉靖皇帝为人控制欲极强,严世蕃深知嘉靖的性格特点以及逆鳞所在,而大臣与皇子勾结正是嘉靖逆鳞之一,于是直臣杨继盛被下狱,而严家也度过一次危机。

有一次做修河道工程,他的部下拿了十万两工程款,却做了豆腐渣工程,实际上用了五万两就完成了工程,私下贪墨了五万两,并把贪墨的五万两分了三万两给严世蕃。 严世蕃一眼就瞧穿了他的诡计,把他叫来:“把剩下的钱交出来,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这个下属还想抵赖,严世蕃怒道:“你这没智商的,还想糊弄我?“(定下不足万余,汝曹短智,是欺我邪?)于是这个下属只好把私吞的两万两银子交了出来。

严世蕃被下狱时,文武百官雪片般的奏章弹劾严世蕃,举报他贪污受贿,杀害忠良,违法乱纪。严世蕃在狱中得到消息,反而很高兴,他说,“这下,我可有活路了。”严世蕃摸准嘉靖的性格,于是故意放出了一段段与自己相关,但是是皇帝亲自处理的案件,想要借督查此案的刑部黄光升之手把话传到嘉靖的耳朵里,利用嘉靖帝脸皮薄的性格给自己脱罪。若不是徐阶看破的话,估计严世蕃还真就能够轻松的逃脱此次大难。

三、善写青词、阿谀谄媚。

青词是什么?就是写给神仙看的一些颂文,嘉靖皇帝后期崇道炼丹,整天研究道教的那些神仙,因此特别喜欢青词,也喜于鉴赏青词,在朝为官者甚至只要把青词写好,就能升官发财了,不需要你会安邦定国的本领。所以严嵩,就是靠着青词上位的,而他所呈现给嘉靖的青词,绝大部分都出自儿子严世蕃之手,严世蕃写的青词,可以说是正对了嘉靖的脾气,辞藻华丽,但并不显得赘述,而且赞词颂歌恰到好处。因此嘉靖对其颇为赏识。

四、精力旺盛、雷厉风行。

严世蕃不像别的学识渊博的书生那样身体总是羸弱不堪,虽然公事繁忙,但仍喝酒娱乐,严府内夜夜笙歌,当遇到严嵩有要事相询的时候,他便用大脸盆装满滚沸的开水,将毛巾浸于其中,然后等热了再提出来,围在头上面解酒,稍微凉了后再这样循环更换,围上一两回人就醒了,而且完全没有醉酒时候的样子,能清醒地回答与处置与严嵩交代的事情,并且处置地相当周全,非常出人意外。

严世蕃有此四种长处,总能使自己化险为夷,他还说过:所谓举世奇才,放眼天下,三人而已(都察院御史杨博、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自己)。

所以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严世蕃很有才能,这一点不能否认,他的聪明并非是天生而成,也是通过刻苦和勤奋所获得的,他对经史典籍的精通熟谙,绝不亚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学士大家,其精通对人心的揣摩,对属下,对同僚,对敌手,对皇帝全部都如掌上观纹,但严世蕃还是最终走向了绝路,无它,只是因为他的能耐都是用在权力的斗争与权力的攫取上,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说得就是他了吧。

一百个

2019年06月11日

提起严世蕃知道的人应该很少,要是说起“西门庆”就人尽皆知了

没错,相传“兰陵笑笑生”(笔名,真实姓名无从考究)为报杀父之仇将严世蕃荒淫无度的生活改编成了小说,直接采用了他的小名“庆儿”,并将其号“东楼”改为“西门”,取名“西门庆”,创作了《金瓶梅》

首先,严世蕃到底是谁?

(严世蕃)

明朝嘉靖皇帝年间,大奸臣严嵩之子,长得短颈肥白,一只眼,曾任工部左侍郎(相当于建设部第一副部长),号称“嘉靖第一鬼才”“小丞相”

其次,严世蕃到底何德何能?

第一,揣摩圣心,将老爹培养成傀儡

上文提到,严世蕃父亲是严嵩,官至内阁首辅,为嘉靖年间第一权臣,《明史·奸臣传·严世蕃》记载“由父任入仕”,也就是说,他没有参加科举,更没什么功劳,完全是凭着严嵩,直接进入国子监(最高学府,天子门生),然后入朝为官,成为左军都督府都事,时年19岁

如果说,初入仕途是靠老爹,但之后,严嵩就成了他的傀儡

(严嵩与严世蕃)

嘉靖二十七年,严嵩年近七旬,再任首辅,此时,严嵩发现了儿子揣摩嘉靖帝的想法,非常准确,几乎达到了每次都能跟皇帝想到一起的程度

嘉靖皇帝喜欢读书,每次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写在纸上,让严嵩、徐阶、李本,等大学士解答,这几个人每次写下见解,皇帝都觉得不对,让他们重新解读,严嵩于是派人飞马向严世蕃求教,严世蕃看过之后,能准确地说出这句话出自哪本书第几卷第几页,怎么解释,回报给严嵩,而他的答案,又每次都让嘉靖帝很高兴

(严嵩与嘉靖帝)

久而久之,不论什么事,严嵩都要询问严世蕃,对外也说“等我与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之后更是完全将政事完全交给严世蕃,自此,严世蕃成为大明朝实际上的首辅,“权倾天下”

第二,精力旺盛,只对皇帝的事感兴趣

众所周知,严世蕃荒淫无度,这就造成了他每天醉生梦死的生活,但只要跟他说皇帝的事,不论喝多少酒,只要拿热毛巾敷一敷,马上就完全没有酒态,举笔回答(估计其他人的事,也不敢打扰这位少爷)

第三,狡诘机智,差点脱罪

嘉靖44年,53岁的严世蕃被拿下,当时严世蕃大肆宣扬,说审理自己的三法司要为杨继盛和沈鍊(liàn)申冤。这两个人的死确实是严世蕃陷害的,但定罪的是嘉靖帝。严世蕃很明白,嘉靖为人刚愎自用,特别爱面子,要是给自己的定罪里面有这一条,就意味着嘉靖要承认自己错了,嘉靖不会这么做,自己也就能脱罪

(徐阶)

可惜他碰上了聪明的徐阶,偏偏没有提这条,换了别的罪名

总结一下:如果严世蕃靠自己的能力,应该可以混的很好,但此人,贪得无厌(受贿无数),狂妄自大(逼太子送礼),生活奢侈糜烂(妻妾27个,侍女丫鬟无数),不懂得收敛,致使自己53岁时,斩首

  •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挺对,就关注转发一下呗!

  •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不对,就留言讨论一下呗!

坐看东南了

2019年06月15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严世蕃是嘉靖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嘉靖皇帝在位45年,前20年换了21次内阁首辅,而严嵩担任了20年内阁首辅。严嵩很厉害吗?当然厉害,他到首辅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大器晚成。内阁首辅是个很辛苦的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而且皇帝随叫随到。嘉靖皇帝是个很难伺候的人,按理说严嵩这种年纪不合适挑大梁,但是,严嵩有法宝,就是儿子严世蕃。



严世蕃是江西才子的代表之一,他不但聪明,而且记性好,过目不忘。对明朝的祖制和典章制度都很熟悉,前任皇帝做了哪些事,有过什么批示,严世蕃都很清楚。有这样的基础,工作就好做了,关键是严世蕃特别用心,他把精力用在揣摩嘉靖皇帝的心思上。对嘉靖皇帝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对嘉靖皇帝的之前的批示一个一个研究,分析嘉靖皇帝的做事风格和考虑问题的角度。可以说,嘉靖皇帝的心思都被严世蕃看见。



所以,嘉靖皇帝每每看到严嵩提出的内阁票拟意见都比较满意,提出的意见基本都符合嘉靖皇帝本人的意图。真正做到了为皇帝分忧,让皇帝满意。这二十年如一日的精心服务,容易吗?不容易,在职场打拼的人都知道,要让领导满意不容易,而要让领导处处满意,事事满意,基本就不可能了,但是严嵩和严世蕃就做到了。



严嵩是内阁首辅,但是出主意的是儿子严世蕃,所以人称严世蕃为小阁老。严世蕃为严嵩总结了三句话:凡是皇帝不喜欢的事一件不做,凡是皇帝不喜欢的话一句不说,凡是皇帝不喜欢的人一个不用。这三条体现了严世蕃的为臣之道,也是他的厉害之处,但是这种狗屁马屁精不值得借鉴。

虎哥2025

2019年06月10日

严世蕃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公子哥了,这个自称东楼,小名庆儿的家伙,在他的时代,基本是横着走的。他爹严嵩是首辅,他呢,是首辅的脑袋。他在,没人敢对着干,哪怕太子都不行。说起这个,就想起那个眼巴巴盼着“岁赐”的某某人来,据说一般的太子都可以从皇帝处领一笔钱,那钱有个名词,叫岁赐,大概就咱们所说的生活费,嘉靖这个人呢,对谁都不太热情,对儿子也是,所以严家父子对这位爷,也冷淡相对,户部也看着行事,因为太子爷没给严公子送礼,连着三年杠着,太子实在没办法了,找人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公子,这才领到了该得的。

因为嘉靖修炼长生大道,又喜欢搞猜猜猜的活动,所以朝廷大事都得首辅说了算,可首辅呢,也要听严世蕃的,于是,朝廷大事,基本都严公子处理,文武百官听他调度,他办公的时候,所有人都得保持安静,否则后果自负。严世蕃在京城的宅子,连着几个城区,池塘几十亩,珍禽异兽不尽其数。严公子的享乐人生,从来没有停歇过,哪怕是他母亲去世时期。严世蕃被发配到雷州,也没有去,直接回老家,大兴土木,乐呵乐呵。要不是徐阶耍计,严世蕃还不知道得享受多久呢。为什么他就敢狂成这样?

怎么说呢,首先他有才,相当有才,说不世出的天才,估计也不为过。虽然严世蕃脖子短,大胖子还是个独眼龙,是靠着父亲的关系进仕途的,可是他真的是有才啊,据相关内容:“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然颇通国典,晓畅时务。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严世蕃的确是通晓天下事,就是他说的天下人才他占其一,当时的人们也都认可。

简单举几个例子。

因为特殊的上位方式,所以嘉靖特别喜欢猜猜,比他聪明的老人没敢说,敢说他的老人基本没出生,而严世蕃呢,基本同龄,又聪明绝顶,许多事情,猜猜也就猜着了。嘉靖饱读诗书,又喜欢修道,所以问题多而杂,他会问这个房咋造才结实,怎样才能向天借五百年,这个神仙是不是说了什么,到底是什么意思,诸位臣工,给我解释一下,这些个问题,把阁老们的脑袋瓜都想疼了,关键还总不能合调。嘉靖满意了,皆大欢喜,不满意了,哼,有得好日子过。

有一天,严嵩和徐阶等人,又收到皇帝的问题,原来是问哪句话,在哪本书上出现过,这批帝国

精英,差点被给跪了。严嵩第一反应是什么呢?赶紧地,把问答抄一抄,让人去宫外找严世番,正在享受中的严世蕃一看,啊这个啊,我明白,在某书上某卷上第几页第几行,大概是个什么意思,去查一查就行了,结果呢,嘉靖很高兴,诸位臣工果然不负朕望,有赏!

严世蕃过目不忘,多谋,本朝律法典故,他通得很,人有疑难问严嵩,严嵩疑难问严世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这一点,不得不服。重要的是他还精力旺盛,随时都能待命,白天黑夜的,嘉靖有问必要臣工回答,没办法,阁老们轮流住隔壁,不答不行。这就是十二个时辰待命,苦得很,严世蕃当然住在宫外,但是他老爹一有问题,他立马给解决了,不论什么时候。

据明人笔记《泾林续记》里载这位严公子:“世蕃公事交冗如猬集,饮宴御女,日不暇给。然虽沈酣寝中,或父以紧要事见询,呼之弗应。则用金盆满贮滚汤,浸手帨于中,乘热提帨围其首三匝。稍冷,更易则醒,然无复酒态。举笔裁答,处置周悉,出人意表,故父亦慑服,凡有施行,俱不敢违,养成其恶,卒至诛夷,岂非天耶?”这位严公子,当世奇人啊。他喜欢极为繁琐困难的工作,几乎不需要什么休息,——当然了,他休息的方式也挺特别啊(如引文)。

严嵩是首辅,严世蕃左手管工程(工部左侍郎),想吃多少吃多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后手管盖章的事(掌尚宝司事),这个嘛,想怎么盖就怎么盖,想什么时候盖就什么时候盖,没办法,就是这么自由,谁让人家得圣意呢?谁让人家知道皇帝的软肋在哪里呢?

不过,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得罪的人多了,严世蕃也逃脱不了被制裁的那一天,天下聪明人不只他一个,就算是比他差一点,但只要惦记着他,总有一天,是被众人推上断头台的。比如他的罪名有几条,什么犯上什么通倭,直接就触到了皇帝的痛点,于是咔了。


宛如清扬

2019年06月10日

历史上的严世蕃,究竟有何能耐?

  严世蕃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公子哥了(第一鬼才),这个自称东楼,小名庆儿的家伙,在他的时代,基本是横着走的。他爹严嵩是首辅,他呢,是首辅的脑袋。他在,没人敢对着干,哪怕太子都不行。说起这个,就想起那个眼巴巴盼着“岁赐”的某某人来,据说一般的太子都可以从皇帝处领一笔钱,那钱有个名词,叫岁赐,大概就咱们所说的生活费,嘉靖这个人呢,对谁都不太热情,对儿子也是,所以严家父子对这位爷,也冷淡相对,户部也看着行事,因为太子爷没给严公子送礼,连着三年杠着,太子实在没办法了,找人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公子,这才领到了该得的。

  因为嘉靖修炼长生大道,又喜欢搞猜猜猜的活动,所以朝廷大事都得首辅说了算,可首辅呢,也要听严世蕃的,于是,朝廷大事,基本都严公子处理,文武百官听他调度,他办公的时候,所有人都得保持安静,否则后果自负。严世蕃在京城的宅子,连着几个城区,池塘几十亩,珍禽异兽不尽其数。严公子的享乐人生,从来没有停歇过,哪怕是他母亲去世时期。严世蕃被发配到雷州,也没有去,直接回老家,大兴土木,乐呵乐呵。要不是徐阶耍计,严世蕃还不知道得享受多久呢。

  为什么他就敢狂成这样?

  怎么说呢,首先他有才,相当有才,说不世出的天才,估计也不为过。虽然严世蕃脖子短,大胖子还是个独眼龙,是靠着父亲的关系进仕途的,可是他真的是有才啊,据相关内容:“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然颇通国典,晓畅时务。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严世蕃的确是通晓天下事,就是他说的天下人才他占其一,当时的人们也都认可。

  简单举几个例子。

  因为特殊的上位方式,所以嘉靖特别喜欢猜猜,比他聪明的老人没敢说,敢说他的老人基本没出生,而严世蕃呢,基本同龄,又聪明绝顶,许多事情,猜猜也就猜着了。嘉靖饱读诗书,又喜欢修道,所以问题多而杂,他会问这个房咋造才结实,怎样才能向天借五百年,这个神仙是不是说了什么,到底是什么意思,诸位臣工,给我解释一下,这些个问题,把阁老们的脑袋瓜都想疼了,关键还总不能合调。嘉靖满意了,皆大欢喜,不满意了,哼,有得好日子过。

  有一天,严嵩和徐阶等人,又收到皇帝的问题,原来是问哪句话,在哪本书上出现过,这批帝国精英,差点给跪了。严嵩第一反应是什么呢?赶紧地,把问答抄一抄,让人去宫外找严世番,正在享受中的严世蕃一看,啊这个啊,我明白,在某书上某卷上第几页第几行,大概是个什么意思,去查一查就行了,结果呢,嘉靖很高兴,诸位臣工果然不负朕望,有赏!

  严世蕃过目不忘,多谋,本朝律法典故,他通得很,人有疑难问严嵩,严嵩疑难问严世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这一点,不得不服。重要的是他还精力旺盛,随时都能待命,白天黑夜的,嘉靖有问必要臣工回答,没办法,阁老们轮流住隔壁,不答不行。这就是十二个时辰待命,苦得很,严世蕃当然住在宫外,但是他老爹一有问题,他立马给解决了,不论什么时候。

  据明人笔记《泾林续记》里载这位严公子:“世蕃公事交冗如猬集,饮宴御女,日不暇给。然虽沈酣寝中,或父以紧要事见询,呼之弗应。则用金盆满贮滚汤,浸手帨于中,乘热提帨围其首三匝。稍冷,更易则醒,然无复酒态。举笔裁答,处置周悉,出人意表,故父亦慑服,凡有施行,俱不敢违,养成其恶,卒至诛夷,岂非天耶?”这位严公子,当世奇人啊。他喜欢极为繁琐困难的工作,几乎不需要什么休息,——当然了,他休息的方式也挺特别啊(如引文)。

  严嵩是首辅,严世蕃左手管工程(工部左侍郎),想吃多少吃多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后手管盖章的事(掌尚宝司事),这个嘛,想怎么盖就怎么盖,想什么时候盖就什么时候盖,没办法,就是这么自由,谁让人家得圣意呢?谁让人家知道皇帝的软肋在哪里呢?

  不过,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得罪的人多了,严世蕃也逃脱不了被制裁的那一天,天下聪明人不只他一个,就算是比他差一点,但只要惦记着他,总有一天,他是被众人推上断头台的。他的罪名有几条,什么犯上什么通倭,直接就触到了皇帝的痛点,于是咔了,那天,人们欢呼喝彩,有如节庆,活到这个程度,也是独一份了。(文宛如清扬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