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中的虫蚀折枝残荷等能称为残缺美吗?

6回答·458阅读
学而不才

2019年08月02日

感谢邀请!

书画中的虫蚀折枝残荷等能称为残缺的美吗?

我认为,能称为残缺的美。

分析如下:

一、残缺的美也是一种艺术呈现的方式,作者取材于生活中的发现,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谁可永驻娇颜?这是谁也抗拒不了的自然法则。

二、残荷无言,意韵犹在:

1.残荷虽然退去了鲜活的光泽、亮丽的身姿。依然是玉壶冰魄,依然存在刚毅的张力和不卑不亢、老而弥坚的傲骨。

2.衰败的荷茎,依旧固执的在寒潭水里坚守着,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3.残荷之姿堪比维纳斯女神一样的残缺之美,甚至超出了所有理想中的完美无缺。

4.残荷,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正承载着生命的重负,孕育着下一个新的开始。

5.独立池塘不自哀,到了来年依然会昂首向天,虽然现在“昔日娇姿何处现”到了明年依然会纵藏情愫水云间。

6.静心领悟:在盛开与衰败之间,何必苦求留韵。人们行将老去的生命,是否也会如残荷昂扬与从容,生命的最后守望,是否也会有一种别样的美感呢?

7.结论:综上所述,书画作品中的残荷,确实是一种残缺的美!

三、古今咏荷诗词:

1.《枯荷》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残荷》作者:如菊(来源于辽宁诗坛)

(1)

寒塘瑟瑟落芳魂,简影残妆萎玉身。

昔日娇姿何处现,枯荣淡去梦中吟。

(2)

风侵霜染锁清魂,寂寞相怜志更纯。

凌乱寒塘谁与顾,卓然独立挚情真。

(3)

冰封雪掩护娇魂,雨洗铅华不染尘。

目阅残蓬怜瘦影,芳心入梦待明春。


汉子诗人

2019年08月03日

自一一宋代一一伊始一一帝王一一文人一一似忽猛然一一发现了一一枯莲一一空壳的一一凋零一一之一一凄美一一傲骨一一之一一神韵一一淡定一一之一一空灵一一傲气一一之一凛然一一孤独一一之一一绝凌……

北宋皇帝一一宋徽宗一一更有一一枕边一一枯莲一一左右一一拥一一案上一一枯莲一一年年补一一之说……

苏轼一一王安石一一黄庭坚一一李清照等一一都赋诗词一一与一一枯莲一一共一一喻……

这种一一枯莲一一情愫一一延续至今一一仍一一经久不衰……

汉子一一今天一一也为一一《今日头条》一一八亿网友中的一一爱莲之士一一剪来一一一束一一《枯莲》……

望一一莲友们一一感触一一回味……

《 枯莲》

[原创]

她一一

静静耸立在湖中

风一一

试图将她折断

雨一一

试图将她浸软

她一一

高昂黑洞洞凹凸蓬莲

她一一

擎起柴瘦挻直的莲杆

雷电一一

试图用劈闪将她掀翻

太阳一一

试图用干枯将她点燃

她一一

挺身微笑鄙视穹天

她一一

身披露珠舔润焦干

她一一

熬过了……

满湖飞舞的一一

皑皑白雪

她一一

熬过了……

漫漫长夜的一一

刺骨冰寒

岸上的梅一一

朝她点赞

绕湖的树一一

朝她呐喊

她一一

孤独

她一一

淡定

她一一

骄傲

她一一

孑然

她一一

凝千古的冰霜

她一一

聚亘古的苦难

冬一一

在她屹立前跪倒

春一一

在她嫣然中姗现

她一一

摇曳着干瘪松空的蓬莲

她一一

挣扎着头重脚轻的躯干

固守完一一

她一一

凄美的一生……

绝唱于一一

天与地间……

<李恭觉~2019年5月25日*阴历四月廿一日*9时29分于北京〉


如意莲子厨房

2019年08月02日

都说掺荷孤凄美。可我觉得他傲骨壮美。活力凋零又何妨。他依然姿态升华。神韵淡定的气场。他依然是生气勃勃的景象。残荷并不美。却让人心静如初。残荷之美如初。

膨胀的鸡蛋

2019年08月02日

残缺美必然是与完美不同,它与完美的美的形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一个是完整,一个是残缺。那么为什么残缺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这点在前面有讲到,就像是中国的长城,圆明园遗址,秦皇兵马俑等等,虽然它们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残缺的状态,但是其历史的足迹以及其历史的那种沧桑美,让人们回忆到过去的历史画面,有着一种身临其境的美。陕西兵马俑我们想象一下那种千军万马的场面,气势是有多么的恢弘与壮观,这也是残缺美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其为什么那么吸引人们的原因吧。当然这只是讲了关于残缺美的一小方面。

从书画艺术角度去看残缺美,中国画中讲究的是意境,而这种意境就是来自于中国画中的留白的虚实美。留白从完整层面来说,这也是一种残缺,但是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也就是来自于这一残缺的魅力。在中国画里是非常注重画面中的留白所带来的那种虚实的意境之美的,画中的那种山水树木的若有若无的情境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幽幽深山隐于大片留白之后带来一空灵之美的享受,这也呈现出了残缺美的艺术之魅力。

保定往事

2019年08月13日

虫蚀、折枝、残荷,并不是完美,但不完美的事物能不能有美感,进而成为残缺美,这就要看具体的发挥了。


人有悲欢离合,越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古人的智慧早就涵盖了这一点。但书画作为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其与文学戏剧等等亦有相似之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诸多世界名著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是悲剧吗?是悲剧。有美之处吗?这个看看如今诸多原版及改编剧本在全球各地多处舞台的演出人们自然明白。悲剧也有悲剧之美,那么残缺也应有残缺之美,不然书画艺术又得痛失一大宝贵题材。正午的阳光自然无限温暖,可夕阳不也是别有一番韵味么。


但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能称之为美。倘若一些悲剧剧本毫无意义地进行辞藻堆砌、再加上粗制滥造的情节安排,这可跟美不沾边。而残缺之物处理得好,自然是得到升华,给人无限联想,齐白石的残荷,不也是能让人感觉尽管炎夏已过却仍秋高气爽,硕果丰盈么,处理不好,一味地在书画中,“另辟蹊径”,以残缺引人目光,却丝毫没有意境韵味,也没有一定底蕴功底供之发挥,不能安排好书画内容的各种主题结构,那也只能成为堆于角落之处的几张废纸。


所以书画之路颇为漫长,也正是因为很多艺术爱好者不断努力,才将书画艺术中的各个题材不断丰富与深化,美也变得具有各种内涵。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