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时候为何很少爆发起义呢?

7回答·489阅读
读史自省

2019年10月23日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清朝定都北京外,就连明朝也只是把北京当做陪都。

河南很少爆发起义的原因

1.地处中原腹地,国家版图正中央,起义的基本上都被镇压了,很难形成大气候。

2.中原地区较为富庶,除非官逼民反,否则基本不太可能起义。

东哥影乐汇

2019年10月24日

简单说几句。

1地理形势

河南自古号称“四战之地”,大概是说,从各个方向都可以进攻河南,几乎没有什么可作屏障的地形地貌。

河南西北部安阳、新乡、焦作一带有太行山余脉,仅能屏蔽西北一隅。豫西崤函一带山河交错,豫西南则是熊耳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但西部与西南部有一个极大的缺口——南阳盆地,这使得所谓的连绵山脉也失去了屏障意义。


河南省地形除了西部为山区外,基本是处于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形。



2、 来看看这些词句:逐鹿中原、等中原者得天下--------饱受战争折磨的河南人。长期频繁的战争冲击,对河南当地居民带来深远的影响,并从历史的维度构建了河南人的政治心理。

一方面是长期位于统治中心,群众不敢首先起事的恐惧心理。豫西洛阳一带又是传统的政治中心,经济较为富裕,百姓教化程度高,不具备爆发农民起义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群众的迷茫心理。这种心理与来自各方势力的争夺与打击有关。除了中央控制之外,各方势力争夺河南,也令该省人民痛苦不堪。自古以来南北对峙,或是东西对峙,河南就像夹在中间的受气包,几乎是无日不战、无地不战。两千年历史之原因,被战争塑造出不愿出头冒尖的地域性格。

3、人口大省的人口流动之痛

历史上河南人口流失的主因是战乱。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迁出是西晋亡于匈奴人之手后,五胡相继入主中原,由于战争破坏和民族仇杀,河南地区的人口大批量逃亡江左、四川和陇西。

唐代河南人口又遭大难。安史之乱期间,河南沦为主战场,大批汉人四初迁徙,主要方向仍是江南。其后藩镇割据、黄巢之乱、五代十国,河南人持续外出避难。

北宋靖康之难后女真人入侵,河南首当其冲,战乱之下河南人再度南迁,规模也刷新了历史纪录。

元末中原丧乱,河南人口再次遭到毁灭性打击。

明朝为了迅速恢复河南人口,采取了移民、鼓励生育、招抚流亡等诸多措施。其中移民一项最令人瞩目,明初移入河南的人口主要来自山西,移入范围广泛分布于卫辉、怀庆(今沁阳)、开封府、南阳府、彰德府(今安阳)、河南府(今洛阳)的诸多州县,至今河南许多地方民间还留存着所谓“老家是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传说。笔者祖上便是洪武年间移民到了现在的郑州,在前几年重修的家谱封面印着大槐树照片。

历史上循环往复的原住人口流失、外来人口填入,给河南地域文化带来的伤害是相当深远的。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大局上看,这固然加速了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和整体进步,但对河南一域来说,无疑伤根动本的大断裂。而一旦文化根脉断绝,地域文化重塑与再造,那便难上加难了。

艰难的河南人,危难时自保尚且顾不自暇,再要求他们以顽强的地域精神奋起反抗暴政、倡引革命,真是难当此任

星空9155

2019年10月23日

河南乃中原之地,土地肥沃,是朝廷的粮仓,各朝代都是重兵把守,离皇帝首府又近,管制很严所以没什么起义的事,一般起义都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塞罕坝林场

2019年10月23日

河南属于中原,黄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农耕文化发达,百姓生活富足。

大漠狼烟

2019年10月29日

元朝以前,首都政治中心多在关中和中原,属于京畿之地,天子脚下。管理比较严,中央驻军也比较多。就是碰到灾年,赈灾的官员也不敢贪污多少,所以大家多多少都能过去日子,也没必要造反。

元朝以后政治中心大都在北京,而中原关中人口众多,离首都比较远,管理不好管理,一遇到灾年,朝廷有贪官赈灾不计,大都会造反,你像,明末明末农民起义和清朝的捻军大都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