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症状看,属更年期范畴,是常见的肝气郁滞,治疗时用理肝散(逍遥丸)合归脾汤;如从中医角度分析为阴虚阳亢。肾阴不足引起心火过盛,出现心悸不安、心烦失眠、抑郁、易怒、焦虑等。治疗方法滋肾阴、平心阳。如交替丸(黄连、肉桂);黄连阿胶汤等加减。
日常可用药膳辅助,常用的药材如:酸枣仁、茯苓、百合、莲子、桂圆肉、山药、黑豆、大枣等,互相搭配作为药膳调理效果更佳。

小康最近老是有心悸,相信很多人都跟小康有过一样的症状,那心悸严重吗?日常要怎么调理?
心悸是中医病证名,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脏常见病证。也可作为临床多种病证的症状表现之一,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晕、水肿、喘证等。
1.注意力过于集中
当人过度集中精神,专注于某一件事时,大脑的交叉神经兴奋性会增强,导致心搏量增加,神经敏感度增强,这些因素相互结合会引发心悸。
2.熬夜
熬夜是年轻人的常态,熬夜会导致心率过快,心跳加速,容易产生心慌心悸。患者需要调整好心态,遇到事情不要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心悸的缓解有积极作用。
3.体质差
身体较为虚弱的人,常常会出现心悸症状,比如更年期的女性,因为更年期女性容易神经衰弱,导致失眠多梦,心悸心慌,疲乏无力,这个阶段的女性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呵护。
心悸严重的话是需要去看医生的,偶尔一次心悸那我们日常生活是可以调理的,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
1. 注意休息
心悸这种情况有时候会发生在我们体力透支的时候,少熬夜总是有好处的。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身体的各类器官也在做适当的休息,这样才能适应我们第二天的机能调节,那么,如果我们一直熬夜,第二天不仅会感觉很累,无精打采,同时,对我们各类器官也是非常的伤害,所以,要少熬夜。
2. 调整心态
积极的心态有利于消除心悸,在生活中,我们要避免过度紧张、生气、喜悦、悲伤等等,要知道,这些极端的心态很有可能会影响我们神经活动能力增强,从而导致我们心脏遭受损伤,这样是容易引起心悸的。
3. 及时休息
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治病需治根,答主既然有“心悸不安、心烦失眠、焦虑症”这些症状,就要想办法知道这些症状的根源在哪里。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如果这些症状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导致的,那么不解决根本问题,只想着怎样改善这些症状,本质上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一般来说,出现这些症状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生活中是否有些事情让你惶惶不安,也许是学生为提高成绩而心烦焦虑,也许是上司不停向你施压,也许是客户不签单带来的压力,总之,这些症状基本都能归结到一些具体的事件上。
1.找到病根
要想改善这些症状,首先你要找到病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态调整,缓解自己的情绪。因为中医上讲,情绪会对五脏造成影响,“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因此,要想缓解自己的心烦失眠焦虑等症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2.调整情绪
调整情绪并不是让你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要想办法缓解释放,发泄出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长期压抑情绪是对心理非常不健康的,想办法把负面情绪发泄释放出来,哪怕是摔杯子、扔枕头,只要能缓解情绪,就尽管发泄。
3.生活作息
在生活作息方面,不要熬夜,应该规律作息。熬夜或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会加重心悸不安、失眠焦虑的症状,长期下来,还会危害心脏健康。
4.饮食方面
在饮食方面,不要饮酒,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平时可多吃一些疏肝解郁的东西,喝一点玫瑰花茶,安神镇静。
祝答主早日恢复健康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