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我觉得目前最符合中国市场的应该全是社区养老,以社区或小区建立养老场所,可针对不同需求的养老人群进行全托管及半托管的养老模式
养老产业有哪些?具体如何?
养老产业的涵盖面很多,可以分为服务、产品、培训、衍生品四大板块等。
一、服务板块
服务板块可以细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
1机构养老
2社区养老
以社区为中心,为社区高龄老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的支持,包括助医、助浴、助餐、助行等服务。
3居家养老
政府部门与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共同开展的上门照护,社区签约家庭医生,智能居家养老系统。
二、产品板块
适老化产品、智慧养老产品线等;
三、培训板块
(一)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针对养老服务人员开展的相关技能、理论培训等;(二)养老管理人才培养
针对养老中、高层管理者提供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培训等;
(三)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等
针对养老行业中的一些特殊岗位进行的培训,比如:评估师、培训师、相谈员等。
四、衍生品
围绕养老而衍生的服务与产品等。诸如:旅居养老、报团养老、养老金融、养老理财、以房养老、养老时间银行等等。

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于1999年迈入老龄化社会,并将在2024年至2026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尤为迫切。“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能力有所提升,但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有效供给不足、医养结合程度偏低和专业人才招引困难三大短板。“十四五”时期我国养老产业将如何发展,本文将从发展重点、发展目标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1、“十三五”发展回顾
——养老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于1999年迈入老龄化社会,并将在2024年至2026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尤为迫切。

“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有所提升,2016-2019年,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由2.8万个增长至3.8万个,养老服务床位也由680万张增长至823.8万张。

——产业发展仍存在三大短板
“十三五”期间,品牌建设也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养老十大品牌、智慧养老十大品牌、养老社区十大品牌陆续发布,且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超过50%的养老机构和近40%的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举办。

然而,在产业规模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趋势下,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三大短板。

2、“十四五”发展重点解读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重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社区嵌入式养老、互助性养老、医养康养、银发经济和智慧养老等领域。

——开展3项服务项目
同时,“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开展5项“一老一小”服务项目,其中与养老产业相关的项目共3项,分别是: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养老机构服务提升。此外,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们也围绕社区养老、养老专业队伍建设、养老产品等内容为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扩大市场供给、促进养老消费
同时,针对我国养老产业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民政部于2019年9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意见》从以下六大方面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2021年全国两会“声音”聚焦
此外,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们也围绕社区养老、养老专业队伍建设、养老产品等内容为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3、“十四五”发展目标解读
——国家层面发展目标解读
根据民政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其中对社区养老、农村养老、机构养老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都提出了发展目标:

——各省市发展目标汇总
此外,全国各省市也围绕养老机构数量、床位供给等内容,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