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过年,小年一定要回家和父母、姊妹一起过吗?有什么习俗?

12回答·229阅读
夏杨周

2020年01月08日

北方小年说的是腊月二十三,民谣:二十三,糖瓜粘。讲得是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作为一家之主,上天庭禀报这一家人今年的情况,这家人做了哪些好事,做了哪些坏事,来年是要降福还是降罪,所以百姓们就用糖稀、糖棍、糖瓜等供奉灶王爷,希望这些糖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老人家上报天庭只捡好事说,来年福报连连。所以啊小年啊主要送灶王爷,而哪些甜食啊也是小孩们喜欢的,欢欢喜喜的气氛带来了年味,外地的游子也准备着回家过年团圆,所以啊小年父母、姊妹并不一定在一起过……

这是北方的小年习俗,其他地方小年是什么样的习俗呢,大家可以一起聊聊😁

图片源引自网络……


莫言诡语

2020年01月08日

从小年开始就已经是过年了。

小年习俗

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想想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的样子才是有年味儿啊!

祭灶

  这算是一个民间传说了,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甜瓜啦,灶糖啦什么的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贴窗花

  过了腊月二十三,挨家挨户就开始装饰自己的家里了。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如今在城市,多数人都是去买窗花了,少了一丝喜悦也少了一种剪窗花的那种年味。

扫尘土

  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要过年了,自然要把家里大扫除一下下喽!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一个传说是,“小年”是上古神兽“年”的伙伴,喜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贴春联

  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了,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农村一般都会请村里写字比较好的来书写春联,也有自己家写春联的,用最普通的红纸黑毛笔,简朴但却并不缺少年味,尤其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出谋划策写什么的时候最温馨了。

婚嫁

  过了二十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备年货

  这小年离大年不过就是剩个不到十天,人们开始提前买好年货。很多东西比如菜、饮料什么的都是要小年开始备货的。农村的年货相对简单,杀猪灌肠就可以搞定,当然这些活也不是说一天就能干完,所以从小年开始就得准备。

小年,是春节的彩排

《北京的春节》

老舍(节选)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收復者

2020年01月08日

北方小年一般地方应该不是那么重要,不管什么节就是图个团圆热闹,父母把子女养大成人,都成家立业了他们应该就是图个家人团聚和和睦睦多在一起吃个饭,小年辞灶官辞三民辞四,基本都是腊月二十四一年基本忙完了,心情放松了给除夕来个预演。

高考志愿达人

2020年01月11日

北方过小年,是传统年味的开始。农村人也好,城市的也好,都开始过年的工作安排。一家人如果可以团聚肯定是好!需着生活的快节奏,一家人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能够聚到一块就是过年的味道!

梨亦落

2020年01月13日

三十晚上回家和老人一起过过年,团团圆圆。小年根据各自情况,回去更好,不回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