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李恢为何几句话就能说服马超投降刘备?

17回答·1031阅读
sunjin6278

2020年01月12日

要想做成事,打好基础很关键,只要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再辅以恰到好处的行为言辞,事情也就迎刃而解,很好成功了。《三国演义》中李恢之所以能顺利说服马超归降刘备,也是如此。

益州刘璋因与入川的刘备闹翻,只好求援汉中张鲁。张鲁就派新降的马超率兵救援刘璋。马超在瑕萌关大战张飞,二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刘备甚爱马超之勇,很想收降马超。诸葛亮就告诉刘备他可以用离间计的办法让马超归降。张鲁手下有个佞臣杨松很妒贤嫉能又贪财好利,诸葛亮就派人送给杨松很多金银珠宝,杨松得了贿赂,就向张鲁说马超本是一方诸侯,没办法才投奔汉中,现在借给他兵去西川,恐怕他会有去无回,取西川自立。张鲁听信杨松谗言,就命令马超回来。马超急于立功报答张鲁收留之恩,就拒绝马上撤兵。杨松就顺势对张鲁说马超不撤军,证实了他的野心。张鲁就命令马超在一个月内打败刘备,拿下西川。马超这时才知背后有人进谗,张鲁对自己有了疑心,于是就撤军。杨松则乘势散布流言,说马超有异心,让各关隘严加把守,不准放马超回来。马超进退不得,情势很是难堪。诸葛亮看说降马超条件成熟,就派曾与马超是故人的说客李恢前去劝降马超。马超知道李恢是说客,能言善辩,就在帐前排好两排士兵,各执刀枪。李恢毫不畏惧,带笑穿过刀丛剑阵,来到大帐。马超见到李恢,一把将宝剑插入地上,问李恢来干什么?李恢也很直接了当地说是来做说客说降他的。马超说自己刚磨的宝剑,正要试是否锋利,如果说得不好,正好用李恢的人头试剑。李恢不慌不忙,拔出地上宝剑,用手弹着说:“你的祸已临头。你的剑恐怕要试你自己了!"马超不理解问原因,于是,李恢说道:“吾闻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齐之无盐,善誉者不能掩其丑。日中则仄,月满则亏,此天下之常理也。今曹操与将军有杀父之仇,而陇西又有切齿之恨;前不能救刘璋而退荆州之兵,后不能制杨松而见张鲁之面;目下四海难容,一身无主;若复有渭桥之败,冀城之失,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马超闻此言,顿首而谢,向李恢询问出路。李恢说:刘皇叔礼贤下士,吾知其必成,故舍刘璋而归之。公之尊人,昔年曾与皇叔约共讨贼,公何不背暗投明,以图上报父仇,下立功名乎?”于是,马超欣然而投归刘备帐下。

李恢真可谓优秀的说客了,很会抓住关键点,直接了当,先说刘备是大汉皇叔,是个成事之君,自己都舍故主投靠了刘备,你投降过来不丢人。接着又为马超分析了他进退维谷的危难境地,说明只有投靠刘皇叔才是他最好的出路,更何况马超的父亲与刘备一起在衣带诏签名,一起密谋过要诛灭曹操呢?真是句句动心,句句让马超心服口服。当然,李恢之所以能如此顺利成功,最主要的还是诸葛亮为其打好了说降马超的基础条件,否则,李恢就是能口吐莲花,再能言善辩,恐怕也难免被新磨剑锋试头了。没有国哪有家。最后还想说说杨松其人,因太自私贪图贿赂,不顾国家大局,导致马超投降刘备,从此东川无将可依,走向被灭亡的境地,而杨松也最终被斩,所得贿赂也悉数归强者所有了。

加减乘除w

2020年01月11日

马超跟曹操本来有不共待天的仇恨。单靠马超也救不了刘璋这个无能之辈,李恢给他点明真相而已,形势已经逼迫马超无路可走。李恢说,刘备礼贤下士,不如舍刘璋投刘备,上可以报杀父之仇,下可以立功名!主要刘备很喜欢即忠又勇的马超,跟诸葛亮一合计,不择手段得之,李恢只是趁热打铁!

大张古

2020年01月11日

趋利避害,人知天性。

野骆驼9777

2020年01月11日

《三国演义》中李恢为何几句话就能说服马超投降刘备?

谢谢邀请,回答;

戏说三国,在现历史,无穷无尽话题:

单说虎将马超,正是“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词语表示的典范人物。

马超半世颠沛流离,苦于未得明君。加之李恢新投玄德处,急盼【新官上任三把火】点起来,以表忠心耿耿。

众多选项题摆在马超面前,稍有不慎,回答错误就半生功名毁于一旦。

【目下四海难容,一身无主,若复有渭桥之败,冀城之失,何面目见天下人乎?】

【区区几句话,点醒梦中人】马超何许人也,自幼在父亲教导下,熟读兵书战策,18般武艺精通,与曹操遭遇战中,曹操都很难占到便宜,被杀的割须弃袍,枪砸头盔,惶惶如惊弓之鸟,侥幸留住性命。

充分说明马超是光明磊落,深明大义,吃软不吃硬的主。

今天情况特别危急,需要说明的是,幕后导演者诸葛亮,已经布下了连环妙计,抖开包袱,就等水到渠成。

李恢用只言片语就点动了马超的心,大功告成功归与名士李恢也。

谢谢大家!

收起

🍁🍃🌿🎄

🌲🌴🐫


老陈观天下

2020年01月11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话不在多,在于有理。李恢只不过说了几句话,不到一百个字,但是字字在理。
我们看下《三国演义》原文:


今将军与曹操有杀父之仇,而陇西又有切齿之恨;

前不能救刘璋而退荆州之兵,后不能制杨松而见张鲁之面;

目下四海难容,一身无主;若复有渭桥之败,冀城之失,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

上面就是李恢对马超的说辞,每个字都是真真切切的,马超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马超也不知道咋混的?天下之大,无容身之地。

曹操杀了马超的父亲和两个弟弟,陇西的杨阜、姜叙杀了马超全家,马超带领少数人马投奔了张鲁。现在带兵攻打刘璋,被刘备带兵挡住,无法获胜。如果退兵,杨松在张鲁面前进了谗言,又切断了马超的退路。

马超现在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进不能进,退不能退。除了去死,已无生路。

马超听了李恢的话,明明白白说清了自己的处境,所以

超顿首谢曰:“公言极善,但超无路可行。”

马超终于说了实话,您说的都对,但是我无路可走。


恢曰:“刘皇叔礼贤下士,吾知其必成,故舍刘璋而归之。公之尊人,昔年曾与皇叔约共讨贼,公何不背暗投明,以图上报父仇,下立功名乎?”

李恢首先现身说法,说刘备礼贤下士,一定能成大业,所以我也不再追随暗弱昏庸的刘璋了,而归降了刘备。而您的父亲,马腾当年和刘皇叔都受过汉献帝的衣带诏讨伐曹操,您何不弃暗投明,投奔刘皇叔,这样上可以替父亲报仇,下可以建立功名呢?

李恢的话,确实不多,字字句句都在理,字字句句都是干货,都说中了马超的心事。马超其实对自己的处境了如指掌,知道自己无路可走。但是如果投降刘备又不甘心,觉得自己好没面子。

现在李恢指出了明路,也给了台阶。

李恢说走投无路,可以投奔刘备,这个不丢人,人家是皇叔,是正义的化身,是弃暗投明。你看我都投降了,所以你不丢人。

另外还告诉马超,令尊马腾当初和刘备关系好,一起都是受过衣带诏的忠臣,你投奔过去不是你自己贪生怕死,是为父报仇和建功立业,是光荣的。


所以打动了马超,顺利劝马超归降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