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蒯通,人家本来的名字叫蒯彻,可是汉武帝叫刘彻,为了避讳帝王的姓名,所以史学家给他起了蒯通这么一个名字。
他是韩信集团的头号谋士,正因为如此,他得罪了汉高帝刘邦。为此刘邦要把他给煮了,可是蒯通这一条舌头太厉害,愣是把刘邦给说懵了,得以保全一条性命。据说后世三国时期,荆州名士蒯越、蒯良等人,便是他的后代。
01迫使韩信伐齐,害死了名士郦食其。
韩信出了三秦以后,基本上是战无不胜,他相继攻下魏国、赵国等五十多座城池,在即将攻打齐国的时候,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在郦食其的劝说下,齐王主动投降了刘邦。
- 这对刘邦集团来说,当然是一个好消息。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不需要一兵一卒,光靠郦食其的一条舌头就给收复了,刘邦哪能不高兴呢?
- 可是这件事对韩信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为韩信拼死拼活,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好不容易才打下五十多座城池。可郦食其动动嘴皮子就拿下了七十多座城池。
- 到头来韩信的功劳,居然还没有郦食其大。当韩信打算放弃攻打齐国的时候,蒯通将利害关系告诉了韩信,声称韩信是奉了刘邦的命令攻打齐国,没有得到任何撤退的指令,并且坚决支持韩信继续攻打齐国。
韩信这才恍然大悟,为了自己的功劳,必须要放手一搏。所以当齐国放松警惕以后,韩信大军浩浩荡荡开始扫略齐国的领地。
齐王得知这件事以后,勃然大怒,认为是郦食其欺骗了自己,所以就将郦食其给煮了。这件事对刘邦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因为像郦食其这样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实在再难找到第二个了。
后汉将韩信虏魏王,破赵、代,降燕,定三国,引兵将东击齐。未度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说下齐,信欲止。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得以得无行!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之众,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度河。---《汉书》
而且韩信用武力强行平定齐国,其实是在做无用功,而且韩信势力壮大以后,完全有能力跟刘邦唱反调,这是刘邦最担心的。
02蒯通三分天下的策略,得不到韩信的支持。
很显然蒯通就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谋士,他总是怂恿韩信做一些违背刘邦意愿的事情。刘邦用郦食其劝说齐国投降,本来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这个问题,可韩信为了当齐王,居然破坏了所有计划。
这个时候韩信成为了齐王,坐拥数十万兵马,地盘也占据了几乎整个北方,可以说完全具备了争雄天下的能力。
- 蒯通再次向韩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现在的韩信,应该坐山观虎斗,让刘邦和项羽两个人互相厮杀,他好在最后收拾残局。
- 就算他们没有互相消灭对方,蒯通认为至少也可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因为现在的韩信,完全具备了这方面的所有条件。而且当时项羽也向韩信抛出了橄榄枝,只要韩信不动手,其实就是在帮助项羽了。
- 可是韩信是怎么想的呢?他认为自己的功劳非常大,刘邦一定会重用自己。而刘邦又那么信任自己,他不愿意背叛刘邦。在一番挣扎以后,韩信还是决定要支持刘邦。
韩信表态支持刘邦,并且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最终刘邦能够一统天下,跟韩信的表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结果韩信的悲惨结局我们都是知道的,他被吕后设计杀害,也是得到刘邦默许的。
如果当初韩信能够听从蒯通的建议,与刘邦项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一时之间无法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心腹,堕肝胆,效愚忠,恐足下不能用也。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以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天下孰敢不听!足下按齐国之故,有淮、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君王相率而朝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汉书》
韩信虽没有一统天下的能力,可是自保的本事是完全具备的。等到刘邦和项羽相互消耗以后,韩信自然可以有机可乘,成为天下霸主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03蒯通的三寸不烂之舌,救了他一条性命。
在诛杀了韩信以后,刘邦得知,怂恿韩信自立为王的那个谋士就是蒯通。刘邦小心里很不爽,因为蒯通是间接杀害郦食其的凶手。
所以刘邦为了给郦食其报仇,非要把蒯通也给煮了,当年郦食其就是这么被齐王给煮了的。可是蒯通这个时候却发脾气了。
- 他质问刘邦,为什么要杀一个无辜的谋士?每个人养的狗,当然都是跟自己的主人更加亲近。当初他是韩信的谋士,就必须要为自己的主公出谋划策,做最好的选择。所谓各为其主,如果当初他不为韩信着想的话,那才是罪该万死了。
- 而刘邦现在要杀掉一个忠诚的谋士,难道说任何一个先前跟刘邦没有相同政见的人,都应该被杀掉吗?蒯通表示非常不服气。刘邦听了这一番长篇大论以后,居然认为非常有道理。
- 蒯通非常聪明,他先把自己比作狗,努力贬低自己,让刘邦看不起。后来又告诉刘邦像自己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杀了蒯通一个,可能其他人才就再也不愿意为刘邦卖命了。
当时刘邦已经一统天下,蒯通这样的人有太多太多。过去他们都为各自的主子做事,现在他们的主子都被刘邦收服了。那他们难道都应该被杀掉吗?
天下既定,后信以罪废为淮阴侯,谋反被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高帝曰:“是齐辩士蒯通。”乃诏齐召蒯通。通至,上欲亨之,曰:“昔教韩信反,何也?”通曰:“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上乃赦之。---《汉书》
刘邦转不过这个弯来,所以就放了蒯通。其实蒯通是转移了刘邦的注意力,洗脱了自己害死郦食其的罪名。
总结:聪明人的结局总不会太差,蒯通便是。
蒯通不仅没有失去自己的性命,甚至没有失去官职。他是一个聪明人,也是一个优秀的谋士,在韩信去世以后,蒯通很快成为了曹参的幕僚。
当时的曹参还是齐国的相国,所以蒯通等于还是在齐国混迹。曹参非常尊敬蒯通,将他奉为上宾,一起辅佐齐王刘肥。
虽然他这一生,似乎都在做一些紊乱天下的事情。可是他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几乎就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我觉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蒯通没有兵权,没有人脉,没有庞大的家族背景。他所拥有的武器只有他这一张嘴,还有一个敏锐的大脑。如果韩信能够听从他的建议,或许历史还真的会被改写。
参考资料:《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