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坚守列宁格勒,为什么妇女们功不可没?

  • 朱可夫坚守列宁格勒,为什么妇女们功不可没?-图1
  • 朱可夫坚守列宁格勒,为什么妇女们功不可没?-图2
  • 朱可夫坚守列宁格勒,为什么妇女们功不可没?-图3
5回答·6970阅读
萨沙

2020年03月12日·知名历史领域创作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在列宁格勒,也就是今天的圣彼得堡呆了一段时间。

我听说了关于当年围城战的事情,个人认为这次战争实在太恐怖了。

说说普京一家在围城战中的遭遇。

普京父亲18岁参军,几年后就参加了惨烈的苏德战争。

普京父亲属于苏联海军,属于波罗的海舰队,驻扎在列宁格勒。

然而,战争刚开始,列宁格勒就被包围。

失去军舰的水兵,都编入陆军,必须持枪作战。

当时战斗非常激烈,每天都有无数人死伤。

有一次,普京父亲同27人执行危险的破坏任务,被敌人发现。德军立即发动围剿,打死了24个人。

普京父亲和另外3个人,冒死靠跳入齐胸深的沼泽,才侥幸躲过追杀,保住了一条命。

在跳入沼泽时,他们根本不知道它有多深,也就是碰运气了。

可惜,人不可能永远这么好运气。

1941年11月17日的战斗中,普京父亲被德军的手榴弹炸中,几乎被炸断,人也躺倒在地上。

战友们被德军打的七零八落,都在高速撤退,无法兼顾伤员。

就在普京父亲躺在地上等死的时候,意外遇到了自己的邻居,一个健壮的小伙。

这个小伙看到他躺在地上,二话不说,背着他拼死走过了冰封的涅瓦河。

这是极为危险的,因为德军炮弹不断的落下,两人随时可能送命。

随后,普京的父亲在野战医院做了抢救手术,幸存下来,一条腿留下终生残疾。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在普京父亲浴血奋战的时候,普京的母亲带着他们的独子,普京3岁的哥哥维克多,被包围在列宁格勒。

城里粮食很快极度匮乏起来,每人每天只能得到一片黑面包。

维克多太小,不能消化粗劣的黑面包,很快濒于死亡。

万幸的是,维克多有个舅舅,是个军人。他经常偷偷来看望姐姐,将自己省下的一点白面包留给外甥,维克多才勉强活了下去。

没想到,一天舅舅因饥饿晕倒在大街。

军队知道这件事以后,不允许舅舅离开队伍,违者会被当做逃兵枪决。

由此,普京的母亲和维克多陷入绝境。

很快来了一群军人,从从普京母亲手中抢走了孩子。他们说所有的孩子都会被送到后方幼儿园,会得到食物和妥善的照顾。

然而几天后,普京母亲得到一个通知:儿子维克多死于白喉。

普京母亲追问孩子遗体埋在哪里,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

俄罗斯历史学家根据资料分析,维克多很可能被吃掉了,当时城内食人现象很普遍!

这些孩子是被送到一个地方等死,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得到食物。

普京母亲因伤心过度,加上粮食匮乏,很快奄奄一息。

城内有专门的埋尸队,防止尸体在家里腐烂导致瘟疫。

埋尸队的军人们,发现普京母亲躺在床上已经无法睁开眼睛,气息也很微弱。

这些人很有经验,判断这个妇女很快就要死掉。

于是,他们将普京母亲从楼里抬出来,丢在几具死尸中间,准备一起拉倒乱葬岗埋掉。

说来也巧,普京父亲拄着拐杖,第一次从医院溜出来,回家看看妻儿。

发现妻子还有一口气,普京父亲就拒绝让他们抬走“我妻子还没死”。

埋尸队冷冷地说“她这口气随时会断,一定会死的”。

埋尸队坚持要把普京母亲运走,暴躁的普京父亲挥舞拐杖,朝着他们的头脸猛击,要和他们拼命。

埋尸队见他是受伤的军人,不敢和他搏斗,迅速逃走了。

普京父亲将自己的一小块汤和面包用热水冲开,灌入妻子的嘴巴里。

普京母亲逐步缓过来,在鬼门关溜了一圈。


普京的外婆则没这么好运,她惨死于战火。

普京的父母活到了战后,于1952年又生了普京。

这就是列宁格勒妇女的一个缩影。

小约翰

2020年03月16日·知名历史自媒体

西方有句名言,战争让女人走开。中让女人搅和是男人的耻辱。

可是苏联的卫国战争中,斯大林顾不了那么多了,男人不够用,必须要女人上前线。那么苏联的男人都去哪了?

饥荒和肃反死去了一批。

发生在1932年到1933年的大饥荒,有715到718万人劳动力消失。肃反杀了一批。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的大清洗,数以百万计的人死去,十多万人被直接枪毙,数百万人被迁居到西伯利亚,不少人死于非命。投降和战死一批。

更主要的是,德军入侵苏联蓄谋已久,苏联军队猝不及防,大量的士兵丧命。

德军对苏联发动闪击战,战争进行仅仅五个月,苏军兵员伤亡就高达400万人,被俘官兵多达300万人。苏联在开战前期不仅国土大面积沦陷,而且兵员急剧减少,在此情况下,苏联女人闪亮登场了。

她们剪去秀发,穿上军装,把最美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用鲜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有八十万女性走上战场,他们有的成为狙击手,有的是机枪手,有的是坦克兵和航空兵,表现得一点也不比苏联男人差。

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最残酷的一场战役,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4年1月2结束,在900多天的激战中有350万苏联军人伤亡,其中不少是女兵。

列宁格勒是苏联第二大城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港口还是苏联的工业中心。

因此战争打响不久,希特勒就对它虎视眈眈,把它定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击目标,1941年9月初,德军集结大军73万向列宁格勒扑来。

局势万分危急,为难时刻,斯大林想起了一个月前被他刚刚免职的朱可夫,朱可夫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开始了一场“全民保卫战”。

当时苏军士气非常低落,被德军吓破胆的苏军官兵数不胜数,不少士兵听到枪响腿就发怵,撒腿就跑,甚至一些师级指挥员还没有得到命令就后撤。

朱可夫颁布命令,凡擅离职守、逃跑的一律就地处决,朱可夫说到做到,枪决了一批擅离职守的官兵。

朱可夫一面积极稳定军心组织防御,一面将附近的民兵、工人、学生组织成预备队,在最艰难的时候排上了用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战争太残酷、太血腥了,德军发动了一轮又一轮凶猛的攻势,一批批官兵倒在战场,朱可夫不得不忍痛让女兵上前线,让不是女兵的女市民也加入到保卫列宁格勒的战斗中。

据史料记载,列宁格勒的防空部队共有37000多名女兵2000多女子狙击手,他们个个英勇顽强,为粉碎纳粹的进攻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城里没有穿军装的妇女同样值得尊敬,她们积极在主要路口挖掘工事、设置路障、陷阱,在交通要道埋下地雷,甚至奋不顾身端起刺刀德军展开白刃战。

很多女性平民担任了炊事员角色,(因为军中的炊事员也上了战场)冒着敌人炮火给战士送饭。

因为男人都到了前线,大量的城防工程也都依靠妇女们来完成,当时城区的粮食经常,经常断供,居民们很少能吃饱,妇女们挖野菜充饥,但也要坚持让士兵吃上饭。

由于长期挨饿,不少妇女营养不良,在挖工事时体力不支,很多人挖着挖着就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

朱可夫回忆说,当时每一处工事都是女性唱主角,几乎没有一个壮年男性。

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一共挖了两百多公里的反坦克壕沟,五百多公里的苏军交通壕沟,全都是女性的功劳。

众所周知,装甲集群是德军闪击战的功臣,而那些战壕让德军的坦克兵急得嗷嗷叫,望沟兴叹,成功阻挡了德军进攻的步伐。

列宁格勒的勇士们,忍受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不屈守卫着这座城市,在坚持了近900天后,终于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们死伤惨重,但没有退缩;他们精疲力竭,但没有垮掉,他们几乎弹尽粮绝,但没有倒下;他们濒临险境,但没有屈服。

他们成功牵制了德军的王牌部队,让其举步维艰,他们打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其一筹莫展。

他们有力支援了其他战场,让苏军扭转了被动的局面,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但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能忘记那些苏联女人。

如果说二战中最为惨烈的战场,那一定是苏德战场,据战后资料显示,苏联损失2600多万人;如果说苏德战场上,哪一个城市损失最大,那一定是列宁格勒,她在被围困的近900天中,军民损失达150多万人。

作为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是重要的海港和工业中心。战争伊始,她就成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击目标,随着局势恶化,苏联领导人再次想到了朱可夫,命令他坚守该城。朱可夫肩负上级的信任,开始了一场“全民保卫战”。

然而,就在1个多月前,朱可夫刚刚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

1941年7月,德军在三个方向上深入苏联腹地,最远已达600公里。德军的闪击战术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进攻势头有所减弱,尤其是其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停止了前进。双方领导人的“瞎指挥”,却影响着战争走势。

德国领导人突发奇想地抽调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一路向北协助进攻列宁格勒,一路向南攻占基辅。尽管从当时的战术效果来看,分兵协助两个方向,取得了辉煌战果,但却丧失了中路突击的最佳时机,导致兵败莫斯科城下。

德军新的动向,很快引起了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的注意,他建议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后撤至第聂伯河对岸,避免德军从侧后包抄。但一意孤行的苏联最高统帅,坚决反对并撤销了朱可夫的职务,致使65万苏军官兵成了俘虏。

惨重的事实,彻底让苏军最高统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应该过于干涉军事指挥,决定改正这个错误。他召回朱可夫并当面承认了错误,但有所顾虑的朱可夫并不愿意待在参谋部,表示更愿意去最危险的地方,发挥自己的作用。

基辅战役的辉煌成就,让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下士的德国领导人,一下子找到了“军事家”的感觉,并一发不可收,他撤换不听命令的将帅,自己担任德军总司令,一系列的“瞎指挥”,导致输掉了整个战争。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了。

知错就改的苏联最高统帅,安排朱可夫去形势最危险的列宁格勒。此时的德军,在中央集团军群装甲部队的支援下,已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三面包围,一旦丢失,德军将会长驱直入,威胁莫斯科。朱可夫二话不说,带领自己的指挥班子赶往前线。

朱可夫“临危受命”,将混乱的局面稳定了下来。

1941年9月的列宁格勒,尽管在苏联最高统帅的安排下,大量的兵力投入该方向,并有国防委员会成员伏罗希洛夫元帅担任指挥,但依然不能阻止德军的攻势。在此危急关头,朱可夫担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接替了他的指挥。

首先,对方面军领导层进行改组。在紧急时刻,没有时间去“挑兵选将”,朱可夫十分“武断”地将自己的指挥班子,全面接管方面军的指挥层,并撤换了下属两个集团军的司令。目的就一个,保证自己的命令“畅通的”得到落实。

其次,整顿纪律和鼓舞士气。被德军吓破胆的苏军官兵比比皆是,不少士兵听到枪响就跑,甚至一些师级指挥员没有接到命令就后撤。这在战争期间是坚决不允许的,朱可夫颁布命令,凡擅离职守、逃跑的一律执行战场纪律。

“战场纪律”,是指部队战时对临阵脱逃、叛变、投敌分子阻止无效后,可就地果断处置。也就是说,只要有逃跑行为或者正在逃跑不听劝的,可以不容分辨地就地“解决”。朱可夫为了增加震慑力,逮捕和枪决了一批擅离职守的官兵。

更关键的是,千方百计地阻止德军进攻。他将城区防空用的高射炮,布置在阵地前沿充当反坦克炮,将波罗的海海军的所有舰炮支援防御,并把城内所有军校学员,组建成6个独立步兵旅,开赴前线,同时,在城市要道布置密集的雷场。

善于思考的朱可夫,还发现德军一个重要的战术特点,就是对苏军在防御过程中所表现的主动反攻十分敏感,会分兵进行应付,从而可以减轻正面防御的压力。每次德军进攻时,朱可夫就不断地在其侧后实施反冲锋,抵消了对手一次次的攻击。

朱可夫一面组织防御,一面将城里的民兵、工人、学生组织成战斗部队,充当战役预备队。尽管他们的战斗素养不高,毫无作战经验,伤亡惨重,但“有总比没有强”,列宁格勒防线始终岿然不动,他的大纵深梯次防御再现神威。

不仅如此,朱可夫发动全民保卫战,妇女能顶半边天。

1941年秋,列宁格勒在朱可夫的指挥下,抵挡住了德军最凶猛的进攻,但一面临海,三面被围的形势并未改观。不仅要应付残酷的防御战斗,以及德军的空袭、炮轰,还要应付粮食紧缺的问题,但几百万军民,决心团结起来保卫这座城市。

一是,建立以营为单位的防御区。为了加强和有效防御,朱可夫将全城分为了6个防御地段,并建立了99个营防御区,这里的人们来自各个部队、地方,彼此不认识,但都能自觉地团结在一起,他们设置路障、陷阱,与德军展开殊死搏斗。

二是,将居民组织起来,给他们发放武器弹药,保护自己的家园。并在城市的工厂、桥梁和城市建筑安放地雷或炸药,一旦德军攻入,就连同这些建筑一起炸掉。此时的列宁格勒城,俨然就是一个大堡垒,城里的每位市民都是战斗者。

更值得宣扬的是,城里的妇女们。男人都上前线打仗,大量的城防工程都有妇女们去做,当时城区的供给已经十分紧张,居民的面包定量先后下降了5次,平均每天只有250克,不少妇女在挖工事时,饿的一头扎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即便如此,平均每天有4500名妇女在城外挖防坦克堑壕。在战役期间,列宁格勒城内外,共计挖了150公里的防坦克堑壕、600多公里的交通壕,这些大都是妇女们做的。所以,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妇女们功不可没,她们能顶半边天。

然而,饥饿是朱可夫遇到的最大问题。尽管苏军最高统帅下令动员支援列宁格勒,但情况依然没有大的改观。德军在几次猛烈的进攻后,确定这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决定放弃攻城,改为围困,妄图让城中的苏军官兵们“自生自灭”。

列宁格勒的军民们,忍受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地坚持斗争,在坚持了近900天后,才解除了包围。他们非但没有垮掉,反而牵制了德军的重兵集团不能动弹,有力支援了其他战场上的战役。最终,朱可夫领导的全民参战取得了胜利。

列宁格勒战役,如果没有朱可夫,能取得胜利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朱可夫传》、《回忆与思考》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小油瓶侃历史

2020年03月11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可以这么说吧,当时的列宁格勒城内,剩下的几乎都是女人,因为男人都上前线了,再后来前线男人不够了,女人也上前线了。。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列宁格勒,妇女们奋不顾身地战斗在了自己的岗位上,她们做到了她们所能做到的一切,工人参加战斗变成了民兵,她们就成为工人参与生产供应武器弹药。医生不够,她们就充当医务工作者救治伤员,前线士兵牺牲大,她们就穿上军装拿起钢枪去战斗,没人警戒和巡逻,她们就入伍当警察,维护这列宁格勒唯一的“生命之路”

冒着轰炸和炮火,接替工人参与生产

战场上的当务之急就是为军队供应武器、弹药和军事技术装备,工人参加战斗,妇女们就顶替他们生产,在德军的空袭和炮击时,妇女们的生产也没有停止,一部分人扑灭燃烧弹,另一部分则抢救伤员。

截止到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她们参与生产了713辆坦克、480辆装甲车、约1万门迫击炮,300多万发的炮弹,8万余发火箭弹和炸弹。

医生不够,她们就挺身而出救治伤员

据统计,在战争最初的3个月里,列宁格勒先后对几万名妇女开展紧急培训,并建立大量战地医院,这为后期伤员救治起到了极大作用。

部队减员严重,妇女们就穿上军装拿起钢枪

由于对德国突然发动闪电战准备不足,苏军在前期的战斗中人员损失较大,加之列宁格勒被德军切断陆路联系,兵源得不到补充,斯大林只能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后期选择征召女兵入伍。

女兵们在战场上丝毫不逊色于男兵,她们不仅可以从事战场救护,还可以做坦克兵、狙击手,飞行员,其中还涌现出一大批的战斗英雄。

没人警戒维持秩序,她们就当警察参与执勤

1941年-1942年的冬天,列宁格勒处于饥饿围困最艰难的时刻,列宁格勒与外界的通道只有一条号称“生命之路”的冰上公路。

为了维持这条生命之路,有将近500多名女警察们每天站在生命之路上执勤,每隔一公里就会站一个人,还有一些人负责观察冰层,如果冰层快破了,要赶紧通知车队,防止车辆坠入湖中。

初次之外,她们还要负责维护秩序,每天每人的口粮标准很低,低到仅能维持人生命的最低限量,高温车间工人每人每天375克,一般工人和技术人员250克,职员和儿童仅125克。

当时的列宁格勒饿死了很多人,她们还要充当志愿者送死者去墓地。


可以说列宁格勒的千千万万名妇女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是列宁格勒保卫战取胜的坚实基础。

虹外线

2020年03月09日

男人们都上了前线,城市里就剩下妇女、老人和儿童,工厂还要运作生产武器弹约,医院里离不开人护理人员,后勤补给还要人,学校商店还要人,这些工作当然就只好落在妇女的肩上。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