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脚步。
1977年,我被抽调到县农业学大寨运动工作队,安排在离瓮安县城约72公里的一个极其贫穷的山村。一天,下队回来,听到大队喇叭广播要恢复高考,我平静的心突然沸腾起来,作为老三届的我,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一直是梦想,听到这个消息怎能不高兴和激动呢。
但是现实是严峻的,虽然高中时代学得很扎实,但毕竟66年高中毕业,文革两年,当知青两年,又工作了七年,知识丢得太久了。能否考上,并无把握。但是既然下定了决心,就一定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写封信回贵阳老家,请老父亲把我原来的高中课本和参考书寄来,谢天谢地,我这些书还在。
在当时,工作队纪律是很严的,无大事不准轻易请假,所以复习还得靠自己安排时间,白天干完工作,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不顾蚊虫的叮咬挑灯夜读。疲倦时,常想起蒲松龄铜条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吳。”有时直到深夜,耳边只有此起彼伏的青蛙叫声和其他队员的鼾声。白天我必须到分配给我的生产队布置工作,我只能每天下队时把书带在身上,完成任务后在靠近小路的山上坟包后复习,重点解物理数学题。幸好当年学习下了功夫,功底较扎实,在高考前几天已复习完毕,还留三天时间准备政治的考试。
临近考试,我终于请得几天假,当我高高兴地走了30多里小路赶到乌江边(地名江界河)时,因连日雨水,江水暴涨,轮渡停开,(当时江面无桥,客车要通过轮渡过江)要到对岸才有客车回县城,看着江水翻滚咆哮,漩涡一个接一个,我正心急如焚,忽见一老乡撑着一小船过来,小船细长,与我同行的科长見这细长的小船耽心经不住风浪翻船打道回去了。我考虑到时间紧迫,实在顾不得危险了,和7位老乡上了船。8个人一字型蹲在小船上,双手扶住两边船舷,船离岸后,我一看,江水离船舷仅1寸左右,蹲在我前面的老乡吓得不轻,脸色煞白,口里哼着“崽啊!崽啊!”(瓮安口语)。我虽强作镇静,实际上我在覌察江面,脑子里思忖如果翻船我从哪个方向逃生,因为我水性不算不错,读高中时,我还担任过贵阳河滨公园游泳救护队队员。好在这位撑船的老乡很有经验,他先顺着岸边向上游撑几十米,避开漩涡,然后横渡,在江水的冲击下,小船一摇一晃地安全到了对岸渡口。事后我都还犹有余悸,当时我怎会有如此的勇气。
回到县城,如期参加了考试,考试中节外生枝的事又来了,第一天考数学、语文,数学试卷中最后两道是高等数学微积分题,而且注明25岁以上必作,我们没学过,没法下笔,心想,完了,可能没希望了,和我一起参加考试的另外三个同班同学也有同感。晚饭后,本来要复习第二天要考的理化,但由于白天考数学留下的心中阴影,晚上不复习了,到县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南斯拉夫影片《桥》。考试结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经过漫长时间的等待,当邮递员把贵州工学院机械系的录取通知书交到我手上时,高兴、激动、亢奋难言于表,当然,还不至于象范进老先生中举那样。
到贵州工学院报到后,接通知三天后还要进行摸底考试,只考数学、英语,我以数学85分、英语97分成绩顺利通过了考试。
经过四年刻苦学习,我以机械系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为我大学生活划下圆满的记号。
我衷心感谢邓小平他老人家,是他以独到的眼光、宏大的魄力,力挽狂澜,拨乱反正,使中国富起来,强起来,没有他,我绝对难圆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