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口感自然,喝过几次后就会很快适应并喜欢上,因为自然的东西人的身体容易接受和适应。化学勾兑的东西,香气再浓,口感再好,吃多了就会身体不舒服。这种差别就如同吃自然作物与转基因食品的不同。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复杂,工艺精细。其工艺可概括为“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根据生产工艺,三斤高粱二斤曲才能产一斤酒,还要存放五年以上才能勾兑,勾兑又不能加一滴水。其产品没有任何化学制剂,属绿色、环保产品,很符合现代人的消费观念。
近年来,茅台坐稳白酒老大的位置,酱香酒也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酒水行业刮起一股“酱香热”,酱酒市场份额和讨论度渐长。网上出现一些酱香酒健康、常喝酱香酒年轻、喝完酱香酒就喝不了其他酒等言论,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这些言论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科学证明,暂时还都属于“推论”的范畴。
酱香白酒有一种较为特殊且浓厚的“酱味”,十分霸道,会让初次饮用的人们在味觉、嗅觉上感受到较为强烈的冲击,也会带来稍许口感上的不适。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曾把酱酒比作一匹烈马,要想让自己的喉咙驯服它,必须得用“三三三原则”,即品三口,评三杯,喝三次。换句话说,小杯细品三口,三口以后就适应酱香;小杯豪饮三杯,三杯以后就会觉得酒不错;酱香连喝三次,酱酒粉丝就可能诞生。
一般来说,只要经历以上三个步骤,喝过几次酱酒后就会逐渐适应它的口感,此时它那强大的侵略性便会显露出来,等到再次饮用风味没有它强烈的酒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杀作用,味觉被酱香占据。比如,喝完酱香酒后再喝浓香酒,口腔中会明显地感受到持久的酱香将喷香的浓香盖住。在某种程度上讲,酱香酒口感具有一种覆盖性,这也是为何一旦习惯了厚重的酱香味,就很难再能自如地转换到其他香味的白酒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常喝并且爱喝酱酒的老酒友来说,或许会有喝完酱香酒再喝其他酒索然无味的感觉。
其实,口感也是一种习惯,是可以慢慢适应形成的。不管是酱香酒还是其他酒,都会在长期的饮用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饮用习惯,而这份习惯,有时人们会不自觉地当作“爱”。而真正爱上一款美酒,口味只是其中一步,往往还要看该酒的历史文化、品牌内涵等多种因素。
至于是否能爱上酱香酒或者某款酒,还是得看个人喜好。以我个人为例,在第一次饮用酱酒时并没有强烈的不适感,对酱香酒的印象还不错,也喝过包括飞天茅台、青花郎、宋代官窖等不少品质优秀的酱酒,但是对酱香酒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嗜好性,反而一直念念不忘舍得的吞之乎。也有酒龄三十多年喝遍各大香型优质白酒的老大哥,如今依旧喜爱一清到底的汾酒。
而且真正意义上的品鉴一款酒,要看其色、香、味、格等多方面综合评分,并不是只要香、味更突出就可以直接评价其为好酒。如果只是从香气、味道的浓郁度来品评,那就不会有第一、二届全国评酒会获得“国家名酒”称号的西凤,在第三届误入清香与国家名酒失之交臂后,在后两届重回国家名酒之列的事情了,更不会有如今的十二大香型百花齐放了。
重口味的食物的侵略性口感的确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我们的感官及短暂的判断力,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完全不可逆且为每个人所接受的。如果说人们会因重口味食物遮盖其他味道,那火锅岂不都是麻辣锅,而现实呢?除四川、重庆等重度吃辣的城市,在全国的大多数火锅店,鸳鸯锅一骑绝尘,火锅届实打实的top1。
优质的酱香酒的酱香突出、浓郁,口感醇厚,获得很多“酱友”们喜欢,其他香型的优质白酒同样具有明显的风格特色,拥有众多拥趸。总的来说,十二大香型白酒各有千秋,消费者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爱自然也会有人不爱,一起百花齐放最好,若是不想那就独自美丽,没必要互相“拉踩”。
(作者张燕,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