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何解释可以更贴切诗人的原意?

  •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何解释可以更贴切诗人的原意?-图1
  •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何解释可以更贴切诗人的原意?-图2
  •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何解释可以更贴切诗人的原意?-图3
66回答·3815阅读
D东哥

2020年04月24日·焦作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计划财务科科长

“一蓑烟雨任平生”来自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定风波。是苏轼 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创作的。

这句的字面意思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平生常常是穿着蓑衣在风雨中行走。也无风雨也无晴,无所谓风雨或晴天。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节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的上部重点在于雨中的描写,下部则在于雨后。整词突出体现苏试作为一个坦荡文人在人生坎坷中表现的乐观主义。虽不长,但展示的意境深刻,有着发人深省的内蕴,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对生活的乐观思想。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整首词的中心,也是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句子。

不要再意那穿林打叶的哗哗雨声,最好是一边吟唱着,一边乐悠悠地走。手中的竹杖和脚上的草鞋胜过骑马,这又有什么可怕的?自己的一身蓑衣任风吹雨打,我还是象以前一样度过我的一生。

这二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向人们表达了他豁达开朗的人生观。“”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就是我一生就是在风雨中抗过来的最好写照,竹杖芒鞋轻胜马,眼前这一点风雨奈我何,谁会去怕它。

这首词简朴中见深意,平常处显不平常,表现出作者超凡脱俗的胸怀,折射生他人生的理想。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春,正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第三个春天。这一天词人心情舒畅,和朋友外出春游,突然逢雨,大家都很狼狈,但只有词人泰然处之,触动创作灵魂,写下这首词作。

图片来自网络

柳疏枝

2020年04月19日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李燕书画

2020年04月19日

这首词最精彩的诗句,就是这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只要内心足够安宁,只要内心有那个根,外面历经风吹雨打,都能够做到岿然不动。风吹雨打又能如何?我的生活我来作主!苏轼的这句词,完美诠释心若安泰,那里都是天堂。

如果你的心灵能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你的人生也会平静很多,如果你的内心被困了,不管为什么所困或情,或理想,或事业,总会让人感受到其中带来的苦涩。


葛诸亮

2020年04月19日·唐山丰润第二人民医院高级政工师

谢邀请。“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词出自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诗人的愿意是我行程在风雨路上,有一蓑衣,任凭风雨如何,我悠闲自得。表达了作者正确面对现实的思想。

【原文与译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一行人在当年的春天,一路行走遇雨,一边悠然徐行。竹杖和草鞋轻快胜过骏马,谁会怕!披一身蓑衣,任凭一生风雨。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寒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写作背景】

苏轼是宋代历史人物评价较高的词人,在朝中和地方都做过官,几次被贬,但都能正确面对人生。他是仁宗嘉祜二年(1057)的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离京赴杭州、密州(山东诸城县)、徐州等地任地方官。神宗时,因写诗而被指控讽刺新法,于湖州入狱,此即“乌台诗案”,随后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州市)。哲宗时,曾召回朝为翰林学士。绍圣初年,新党再执政,又远贬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徽宗立,赦还。苏轼多次被贬,政治生涯跌宕起伏,仍能正确面对人生,坦然面对现实。

此词是写苏轼在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黄州沙湖的一件小事。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不在乎,泰然自若,缓步前行。表现词人在贬谪生活中胸怀开朗、心头平静的一面。

【作意与作法】

上片写先程遇雨,下片写后程放晴。

上片起二句“穿林打叶”,已见风雨非小,然“莫听”、“吟啸”、“徐行”层层递进,写其心境闲适。结三句“竹杖”、 “芒鞋”、“蓑衣” 与“马"对比,人虽在野,但一任平生,处之泰然。下片换头三句“春 风”犹冷,“山头斜照”写“时令”之转,“气候”常变。结三句回首来 处,雨、晴两不存在,境界无所差别,此写心之平静。

全词表明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不计得失、不怕挫折的精神。郑文焯云:”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

【读词启示】

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以什么心情态度去应战,作者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苏轼坎坷的人生经历,也练就开朗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

苏轼的人生正如这句词说的一样,“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避风雨、听任自然,不记得失、不怕挫折,我自笑对人生(网络图片)。


蓝色烟圈

2020年04月19日·诗人

这句词是苏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经典句子!整首词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表达了苏轼旷达超逸的胸襟,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苏东坡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雅客的敬仰,不只因为他的词,更是缘于他乐观豁达的个性。即便屡次被贬,且越来越偏远,他也没有沮丧灰心,更没有沉沦。相反的,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能够寻找到乐趣。他号“东坡居士”就是在乌台诗案之后,谪居黄州之时,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期间所取。尽管他心情郁闷,但并未向命运低头,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他和友人在沙湖道上赶路,遇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他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所以就写下了这首词。

从字面理解这首词,大意是:别怕雨滴穿过树林打在叶子上的声音,不妨大声吟啸着慢慢走。手握竹杖、脚踩芒鞋轻快地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有什么好怕?披一蓑衣任凭在风雨里度过平生也泰然。微寒的春风将酒意吹醒,有点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透过这首词,我们能了解苏东坡的人生态度。或许,是他在官场沉浮多年,遭遇过太多波折,因此内心也就淡然了,表面上看同样面对下雨,没带雨具,同行人感到狼狈,他却吟啸且徐行。在他心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实则是对人生沉浮的态度,从他的人生轨迹就能看出。“乌台诗案”之后,他也被朝廷召回过,可更多是被贬,甚至越贬越远。换做一般人早就垮了,而苏东坡却并未倒下,反而乐观豁达。官场的种种令他已将名利看淡,把人性看透,因此才会说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豪言。

从这阙《定风波》能看出苏东坡的人生到了一种境界,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做到了“破执”,不执著于担心被雨淋,不执著于担心自己形象狼狈,因此才能做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看似写他们赶路遇雨时他的感慨,实则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抒怀,回顾自己身处官场几十年沉浮,已经不在乎,才会在最后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觉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同一个意思:人生经过大起大落,慢慢修行,让自己不再患得患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我看来是人生的两层境界。生在世间,人都有欲望,欲望主宰着内心,使人想尽办法去争取,甚至不择手段。一时满足了,就想得到更多更好的,这就陷入贪,倘若未能满足就怒,这就犯了嗔,内心执着于得到想要的,就成了痴,人心一旦贪嗔痴这些杂念起,就会患得患失,就像生了病一样,无法自在活着。如果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放下贪嗔痴,就是人生的第一层境界。

如何修心,让自己做到“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第二层人生境界确实不易,不只是靠时间,还有人生阅历和个人的参悟,上升到这层境界内心也就“也无风雨也无晴”了。最高的境界,应该就是《心经》中所说“心无挂碍”了,这就更难,需要我们一生去修炼,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但如能做到,内心就能“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了。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需要做减法,将过多的欲望一点点减去,让自己返璞归真。当一个人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蓑烟雨任平生”、“心无挂碍”了,也就轻松自在、洒脱坦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