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大战中,最初的态势是截强阐弱,后来阐教联合西方教之后,逐渐扭转劣势,最后成为封神赢家。其实从整个战局情况来看,通天教主吃亏在战法错误上,一手好牌给他活生生打烂了。
通天教主手里有三张牌,这是他与阐教对决的资本,第一张牌是九曲黄河阵,第二张牌是诛仙阵,第三张牌是万仙阵。这三大阵威力非常不同,其实可以分为三个等级,黄河阵上等,诛仙阵中等,万仙阵下等。
为何将九曲黄河阵列为第一?
从对阐教的杀伤力来看,黄河阵表现最为抢眼。三霄娘娘摆下九曲黄河阵后,创下了截教最好战绩:活捉陆压,废十二金仙及杨戬武功,完败燃灯。而后来的诛仙阵和万仙阵几乎拿阐教金仙以上强者一点办法也没有,诛仙阵好歹也削了元始天尊一朵莲花,万仙阵则对阐教毫无威胁,最终全军覆灭。
其实,通天教主手里的三大阵很像战国时期的田忌赛马,当时田忌手里有三个等级的马: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如果他按对等的顺序与齐威王的三个等级马比赛,三场全输。但后来受孙膑指点,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结果两胜一负,取得胜利。
如果通天教主也考虑这样做,将三大阵的出场顺序调整一下,可能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在闻太师出征摆下十绝阵之时,阐教还未与西方教结盟,实力最弱,相当于"下等马"。此时通天教主就应该出动"中等马"即摆下诛仙阵,当时阐教只有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两位圣人,而诛仙阵非四圣不能破,所以对决下来,第一个回合阐教就输了。
等阐教与西方教结盟后,由于刚开始合作,还没有产生矛盾,他们两家必定同仇敌忾,实力最强,相当于"上等马"。此时通天教主就应避其锋芒,大战之时摆个万仙阵,相当于"下等马",人数虽多,但没有暴露强大的法宝,打不赢就走,保持实力。
临到最后决战之时,阐教与西方教结盟时间较久,必定已产生隔阂,此时两家的合力其实已不如最初合作之时,相当于"中等马"的水平。这时通天教主就应该亲自摆下九曲黄河阵,即"上等马",加持诛仙四剑,凭借混元金斗与金蛟剪等先天至宝,几乎可团灭四圣之下所有金仙。
在这次决战中,诛仙四剑可以抵住老子、元始、接引、准提四圣,三霄娘娘的混元金斗和金蛟剪可以打跑陆压与燃灯,将阐教十二金仙及杨戬等三代弟子一网打尽。通天教主祭起诛仙四剑与四圣僵持,等三霄得手后与之谈判,若四圣承认失败则放还人质。如此一来,元始天尊即使再怎么盘算也别无他法,只能认输,截教通天教主自然就登上了三界至尊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