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指贪吃的人。多指喜欢吃各类美食的人,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美食客、美食家。对食品情有独钟,看到美食就有很大的食欲。
吃货,在传统和当下也随各地历史文化和方言发音有着各种解释。吃货最早在1998年上映的《中国餐馆》第1集就出现过,王刚饰演的和珅骂他的管家就用了吃货一词。吃货并不算网络文化的创造,但受益于网络时代的传播和共享吃货更多特指对美食的爱好家,高于一般的吃客。
其实,吃货是美食爱好者对自己的戏称。吃货吃完之后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不是单单为了生理需要。吃货一定下得了大排档,上得了米其林。吃货对生活有着无限美好的向往!吃货往往很能吃,但是他们更求精,他们是凡间的美食家,但与美食家不同,他们随性而来,慢慢品味,即使是街边小吃,他们也会品味厨师在料理当中的那一点点心意。给予人们美好的赞美,认同别人,给人勇气!使生活充满了希冀。
实际上,在过去,吃货绝对是骂人的,意思是能吃不能做。现在时尚用于:朋友之间相互调侃;对喜欢美食的人的爱称。也就是说原来的贬义词现在演变的不再贬义了。
古人曾叹道:“咽喉深似海,日月快如梭。”不乘年轻时胃口大、牙口好的时节,品味天下美食,到老了,牙蹦齿裂、众病缠身时,面对天下美食,只能“人生得意‘忘’尽欢,‘却’使金樽空对月”。
苏东坡可谓“两星并一星”的吃货大家:一是“天吃星”,二是“文曲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是天生的吃货:“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认为,最新鲜的时蔬,只要水里烫一下,连盐都不用放,原汁原味吃起来最爽。
连一向苦哈哈的杜甫,看到大厨们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工,吃客们争抢的场面,也忍不住“垂涎三尺”:“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
大画家郑板桥一旦卖画赚了大钱,第一件事就去吃又贵又嫩的时鲜货:“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人这辈子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肚里的食物,另一个是藏在心里的梦想。所以做一个有梦想 的吃货,你就是无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