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用说古代,就看看现代的骑兵。
当年著名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转战,同青海马步芳穆斯林骑兵对抗。
青马骑兵战斗力很强,不但远距离可以开枪,近距离也擅长恢复马刀肉搏。
当时西路军弹药奇缺,战争后期机枪和步枪弹药几乎耗尽,只能在青马骑兵冲锋的时候,投掷几枚手榴弹,再放一排枪,阻碍他们一下,减弱冲锋的势头。
因为子弹太少,射击距离控制在三五十米之内,所以红军基本没有第二次开火的机会。
随后,西路军官兵就用刺刀、大刀同青马骑兵肉搏。

然而,红军战士根本不是这些骑兵对手。
骑兵在马上,借助马的速度和力量,一个人可以对付三四个普通步兵。
比如骑兵直接朝着某个步兵冲过来,后者只能躲闪。如果躲闪稍慢,就会被高速的马匹撞到,不死也残废了。
而且,青马骑兵挥舞马刀,借助马的速度,竟然一刀可以将红军士兵劈成两截。
更可怕的是,骑兵具有极强的机动性。
在河西走廊这种开阔地,红军士兵辛苦急行军二三天,青马骑兵1天就可以追上。
在这里,步兵几乎无法摆脱骑兵追击,非常不利。

最终,2万多西路军官兵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
当时西路军这么回忆青马骑兵。
一位幸存的老红军晚年回忆说:“敌人骑兵挥舞着马刀,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我们一些机关人员猝不及防,惨死在敌人的马刀之下。尤其是供给部和卫生队的一些女同志,因为她们手无寸铁,被凶狠残暴的敌人堵在屋子里,统统用马刀砍死,血浆流得满地都是,那血腥的场景真是惨不忍睹!”

西路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元帅在晚年回忆了血战倪家营子的悲壮一幕:“因为子弹缺乏,步机枪几乎失去作用……战士们的步枪都架在一边,手里握着大刀、长矛、木棍,单等敌人上来,进行拼杀……屯自为战,人自为战,举刃向敌……血肉就是屏障,前面的同志倒下去,后面的同志堵上来。轻伤员不下火线,重伤员倒在地上,仍紧握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