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工资只有几千块,却总觉得月薪过万很普遍了?

经常有人说:在大城市工作,如果月薪不过万,不如回家去种地。乍一听,好像月薪过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询问过许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才发现大部分人的月薪远未达到一万。那么,为什么大家工资只有几千块,却总觉得月薪过万已经很普遍了?你月薪过万了吗?
367回答·36万阅读

我认识的一个人,他挣两千多的时候,对别人讲就是五千多,挣四五千的时候就说成一万多了,反正总是乘个2。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讲,说自己挣钱少了也没人救济,反而还会被人家瞧不起,何必呢?问他,要是有人因此找他借钱怎么办?他讲,就说在北京买的有房,光还房贷一个月就得七八千,剩下的就够吃饭的,借狗屁呀。从我这个熟人联想到外面、网上,说自己年薪几十万、百万的,估计多数是大喷壶。

你想,国家统计和税务部门掌握的情况应该是最全面的,李克强总理宣布的中国有六亿人月收入还不到千元,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没有达到个税起征点。那些在网上嘘嘘一搞月入过万的、年薪几十万的,也只是过过嘴瘾,反正吹牛也不报税。而那些真正的高收入者,如潘石屹等等,人家反而不声不响就漂洋过海了。

浪惊魂74952660

2020年11月09日

层次问题,网红张雪峰说过类似问题,他回老家那帮小学初中都是银行保安,商场导购,超市铺货的,他上郑州大学同学的分布全国各地,他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同学遍布全球甚至连战乱地区都有中国同学在哪里做生意,你在清北复交或者一线985毕业,只有比较不是太冷僻的什么考古历史之类的,起薪过万不是新闻,211系列差一个档次除了个别211的特色专业比如中国纺织大学的纺织材料,制造,设计专业,专业能力排名全国第一,不然起薪过万还是要靠点运气的,其余高校除非加上不少证或者人脉及其他资源助力可能过万,没有的起薪想过万或许凭借“机缘”比较靠谱,我是上海的,像上海最低工资4500的超一线城市,过万很常见,高手如云,但在充斥各行各业中层基层的没有大学学历的人才是大多数,拿着4500左右的月薪艰难度日的人不在少数,哪怕土著也不过有个家而已,xx二代早就有更好的出路了,只是低层人口不被关注,干着低层不体面,重复繁重,没有技术含量,也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工作,薪水微薄的人羞于诉说而已。敢站出来说话都是工作生活还不错月薪过万的,你见得多了也就觉得到处都是过万,就你自己没用而已的错觉。

绿水青山1390

2020年11月15日

据题意提示分析,在大城市工作相比三四线城市而言,能获得上万元工资收入的职场人当然不计胜数,但也要看行业,如互联网ⅠT,程序员,金融业等等,甚至包括自由职业,也有快递美团。但对工矿企业的员工来说几千元还是大多数,离上万元尚有点距离。

那么题意中所说的数千元收入为什么总觉得过万很普遍了。分析认为,这是人的一种诉求,是积极奋进向上的动机也好,奋斗目标也好,是对自己最初的一种要求和欲望,因为家庭负担,物价指数,生活状况明摆在人们面前,不朝这方向努力怎行。

因此有的同志虽有七八千元收入,似乎离万把元不远了,再努力在实践中跳一跳也就快了。当然5~6千元的同志尚有一段路要走,但始终向一万元收入目标进军不会改变。这样自然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努力創新,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而有了目标,于是就产生了动力,行动上包含口头上就似题意中所产生的这种现象很确切。

墨子羽

2020年07月25日

这个是统计方法的问题。比如我,月收入3500,我自己觉得挺低的,但算上年终奖,项目奖什么的,一年能到手12万。税前收入13万多。此外还有差旅补助,出一个月差补助有一万。而这只是工资收入,股票、基金这些收入是不算在内的。所以虽然我月薪只有三千多,但统计下来就收入过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