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发文推动洛阳与平顶山、三门峡、济源一体化,您怎么看?

16回答·1.5万阅读
汉关驼铃

2020年09月13日

这是一件好事,是有效整合洛阳、平顶山、三门峡、济源资源,支持洛阳都市圈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四个城市的发展都十分有利。区域化经济合作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不管从国家层面,还是各省层面都在这样做。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就是我国三个最大的经济合作区,周边地区都在积极融入这三个经济区。从各省层面讲,都在打造省会都市圈,全省副中心城市,最有名的是武汉都市圈和成都市圈。副中心都市圈有江苏的徐州都市圈、湖北的襄阳都市圈等。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经济第五强省,在全国份量中举足轻重,中原经济区在国家批复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中原经济区同其它经济区相比又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中之一就是区域内特大型城市大少,只有郑州一个特大型核心城市,其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不能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虽然这几年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还远远不够,不能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与副中心的地位不符,所以今年以来河南省积极支持洛阳市副中心城建设,着力打造洛阳都市圈,争取在五年内使洛阳经济上一个新台阶,朝特大城市迈进。

打造洛阳都市圈是积极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

2019年国家隆重推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着力打造沿黄经济带,并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同长江经济带战略是一样的,在于整合黄河流域的八省一区经济发展,推动北中国经济健康增长。当前黄河沿线的主要城市为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西安、洛阳、郑州、济南等十大城市,这十大城市经济质量发展的好坏将决定黄河经济带发展的成败。

洛阳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即是文化古都,又是重要的工业经济大市(排在郑州、济南、西安之后),同时又是黄河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库所在地,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打造洛阳都市圈正是积极响应国家这一战略需要。同时,洛阳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丝路东方的起点,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陆港,在国家双重战略的支持下打造洛阳都市圈正当时。

打造洛阳都市圈是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需要

洛阳是中原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2019年经济总量达到5035亿元,稳居全国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经济总量的首位。今年年初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并出台了《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提出洛阳到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8000亿元,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5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河南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打造洛阳都市圈就是一项重要措施。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是郑州,郑州都市圈已基本成型,辐射范围为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省政府提洛阳都市圈要与郑州都市圈实现错位发展,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洛阳与平顶山、三门峡、济源一体化是建设洛阳都市圈的前提和要求,对于四城发展都十分有利

洛阳都市圈建设早在2018年就提出,近几年来四城之间作过许多论证,今年才由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平顶山、三门峡、济源都围绕洛阳,处在北西南三方。三个城市都距离郑州较远,不在郑州都市圈辐射之内。洛、平、三、济四城有许多相似之处,同为豫西山区,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重工业较为发达,四城在产业结构上有很大的互补性。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大气环保治理,工矿产业都有不程度的下滑,平顶山、三门峡、济源三城受到的影响都很大,经济发展有所停滞,洛阳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四城抱团发展十分必要,也符合当前区域城市合作发展的特点。特别是煤电铝产业在四城中都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制造业也是各自的龙头企业,山水旅游也都十分抢眼,所以整合四城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优质发展十分必要。

洛阳都市圈的可行性以及四城一个化的前景

洛阳都市圈位于郑州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之间,郑州都市圈的辐射主要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城,对济源、平顶山、洛阳虽然也有所辐射,但辐射作用不大,多数时候是虹吸作用。三门峡虽然离西安都市圈较近,但由于跨省管理,西安都市圈辐射出不了潼关。三门峡主导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虽然实了多年,但效果不明显。因此,洛阳都市圈的提出恰好弥补郑州、西安两个都市圈之间的空白。

四城之间交通连系紧密,铁路方面有陇海、焦枝、三洋铁路,郑西高铁和即将修建的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公路方面有连霍、二广、宁洛、郑卢高速,以及310国道、207国道等。在人文旅游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四城在历史上就连系较为紧密,三门峡、洛阳,以及平顶山的汝州本属一个地区,人文相近,山水相连。四城的产业结构相似,都是重工业城市,矿产资源开釆占经济中的很大比重,是河南省的重要能源基地。

四城一体化先从洛济一体化开始,建设跨黄河轻轨交通及洛阳西至济源高速,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一体化,联合打造小浪底——黄河三峡著名风景区。进而开展三门峡的渑池义马和平顶山的汝州融城工作,建设洛阳至平顶山、三门峡城际铁路,逐步实现一体化。洛阳市加大一中心六组团建设,加速偃师、孟津、吉利、新安、宜阳、伊川六县市融城发展,建设新安至伊川、汝阳至偃师高速,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在城区1#、2#地铁通车的基础上建设通往新安、宜阳、伊川、偃师的轻轨。积极发展栾川、嵩县、汝阳、洛宁山水游、度假游,建设山水宜居县城、中原避暑胜地。

总之,洛阳都市圈的前景是明朗的,洛阳与平顶山、三门峡、济源一体化有利四城的融合发展,能够加快四城产业调整,形成合作优势,共同推进洛阳都市圈建设,进而提高区域合作优势,达到共赢目标。

除了这几个市外,再加南阳,驻马店,信阳,鹤壁,焦作也纳入进了,成立一个省,必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省会洛阳,这一个大经济圈。

东方

2020年09月12日

河南省发文推动洛阳与平顶山、三门峡、济源一体化发展,这是因为河南省前二十多年一直在集全省之力发展省会郑州,目前郑州已成功进入新一线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而当时与郑州体量相当的洛阳GDP只能达到郑州的4成了,徐州也远远把洛阳甩在身后了,襄阳、宜昌、芜湖也即将赶超洛阳。

目前,河南省除了郑州位列新一线城市,包括洛阳在内的一众城市均掉落至三线以下,河南省经济要想在全国更进一步,光依靠郑州单核显然不足以带动整个河南省的发展,急需有另一个城市脱颖而出,填补河南省二线城市的空白,带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洛阳在工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是条件最好的城市,最有希望成长为另一个核心城市,最终形成避免各兄弟城市之间恶性竞争,双核驱动、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促使河南经济再上一层楼。

袁书岗

2020年09月11日

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建立的体现!

吉易金人

2020年09月16日

洛平三济四市相互优势互补,但这四市一体化既有困难也有条件。

1、现有交通需要再规划,没有水路仅有陆路和铁路,铁路网平顶山虽有郑万高铁但货运只有焦枝线运力较弱,航空线也无条件改善,要搞一体化只有发展城际交通。

2、洛阳市为核心半径150公里涵盖济三平三市,发展城际快速交通可行性较高,西北三门峡东南平顶山仅有北偏东济源需要过黄河但距离近65~70公里。

3、优势互补,济洛三地理位置呈Y字型容易形成一体化下的网格化。集旅游、能源、钢铁、纺织、化工、机械、制造形成重工业经济体,但教育极其贫弱没有一所国家级985和211重点大学这个也是软肋,教育不改人才培养缺失会成为跛脚走路。

4、地域性人才吸引优势较弱,会影响一体发展速度且是瓶颈状态,现在发展靠的是人才,仅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不够的,城市没有创新是没有前途的。

5、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不大,文化底蕴基本以洛阳为中心呈放射状,平顶山的汝州市与洛阳有缘由口音一致生活习惯一致,汝州隶属平顶山生活差异不大。三门峡和平顶山的的生活习惯也没有大的差异,原先济源虽说隶属焦作但距洛阳更近,交通改善后济源对洛阳更有亲近感和取向性。

所以综合以上洛平三济四市形成一体化优势大于劣势,最大的障碍就两条,一是教育,二是交通,其他的有条件也容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