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所谓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就是指在弹道导弹飞行中段,也就是在大气层外对来袭导弹实施拦截的一种技术。最先被明确提出来的是在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建立四段三层拦截体系,四段是按照洲际弹道导弹的助推段、后助推段、中段和末段四个飞行阶段而定的。前两段构成第一层,后两段分别为第二层和第三层。以后虽然经历了老布什政府“有限导弹防御计划”和克林顿政府NMD及TMD阶段,但中段反导拦截不但没有放弃,还始终是系统发展的核心。而到布什政府则直接将反导系统按导弹弹道分为了助推段、中段和末段拦截系统,其中的中段拦截主要包括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和海基中段防御系统两大类。另据消息称,俄罗斯已经将核拦截的“橡皮套鞋”系统改造为动能拦截的双层中段系统。2007年1月和10月,俄航天部队从哈萨克斯坦境内成功试射了53T6拦截导弹,主要为了测试导弹是否需要延长现有反导系统中导弹部件维护期。同年8月,俄首个S-400导弹营开始在莫斯科担负战备值班,俄还在研制S-500系统,据说这两种系统都具备对中近程导弹的中段拦截能力。
中段拦截实际就是利用探测到的导弹火箭发动机关机点的最后方向和速度,计算出导弹以后的飞行弹道,然后在其进入再入阶段前实施拦截。对于中程以上导弹的中段拦截,往往是在大气层外空间发生的。中段反导拦截系统一般由拦截导弹、雷达或卫星等传感器和战斗管理系统组成。拦截弹根据发射平台可以分为陆基和海基两种,传感器也可以根据架设平台分为像“铺路爪”这样的陆基传感器,“宙斯盾”这样的海基传感器,以及“红外预警卫星”这样的天基传感器。根据弹道导弹飞行的不同阶段,划分反导拦截任务区间的做法最早源于美国。弹道导弹整个飞行弹道可以划分为助推段、后助推段、中段和末段,其中前两阶段又称为初始段或统称为助推段,也称为主动段。中段和末段往往被称为被动段,其中末段在不严格的情况下也被称为再入段。助推段是单级或多级火箭燃烧工作时段,导弹处于有动力飞行的加速阶段。其后,导弹如同出膛的子弹完全依靠初始速度和积累的高度势能完成后续飞行,如同抛掷出的物体,因此此后的飞行弹道和导弹要打击的目标点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这就是现代反导拦截技术的理论基础。对于射程2 000千米以上的弹道导弹而言,中段飞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大气层外,而再入段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大气层内,其中中段飞行将达到弹道的最高点。
由于弹道导弹在各飞行段的高度、速度和姿态等目标特征有明显差别,因此反导系统分成了助推段、中段和末段拦截系统三大类,这三类系统可以分层依次拦截,以提高拦截成功率。例如,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的空基激光拦截系统,即主要担负助推段拦截任务,地基拦截系统是主要完成中段拦截任务,耳熟能详的“爱国者”3 则主要执行末段拦截任务。我国的中段拦截研究起步较晚,自2009年首次试验成功后,至今也已进行过多次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均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