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被找到,只是五个喷水“龙眼”,却为何禁止任何人靠近?

  • 黄河源头被找到,只是五个喷水“龙眼”,却为何禁止任何人靠近?-图1
133回答·78万阅读
点亮神州

2021年05月16日

坦白说,中国很晚才弄清楚母亲河——黄河的源头在哪里。事实上,1978年才得出了靠谱的结论,距今不超过50年。

黄河水直接源出于鄂陵湖;鄂陵湖水又来自扎陵湖;扎陵湖水来自于星宿海;星宿海的上源,就是黄河的真正源头了。

星宿海之上,黄河的源头共有三条:扎曲、约古宗列曲、卡日曲。

扎曲

先注意了:高原上有多条河流都叫扎曲,不要把它与别的“扎曲”搞混了。

作为黄河源头的“扎曲”,在三个源头的最北方。它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它全长70公里,很窄,水量也小,且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没水的。

约古宗列曲

约古宗列曲居中,流过的地方大致是个盆地。在藏语中,约古宗列的意思是“炒青稞用的锅”,就是因为这里的地势。

它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发源处海拔4750米。

这是一条很小的河,水量也不大。

卡日曲

卡日曲在三源的最南边。

它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发源处海拔4800米。那里有5处泉眼涌出,汇成了卡日曲。卡日曲与约古宗列曲汇合后,叫做玛曲,然后流入了星宿海。

根据现代测绘技术的测量结果,长度上,卡日曲(长190公里)比约古宗列曲长了25公里;流域面积上,卡日曲3126平方公里(约古宗列曲2372平方公里),依然占优;水量上,在汇合处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方/秒,约古宗列曲为2.5方/秒。

因此,卡日曲在三个源头中,全面占优,理应为黄河正源。

卡日曲本身也有两个源头:正源卡日曲曲果,也就是前面所说的5眼泉水汇成的地方。它发源后70公里处,接纳了支流源头拉郎情曲,再流100公里后,与玛曲汇合。

拉郎情曲源出于三眼泉水,比正源卡日曲曲果还长了15.8公里。

玛曲

卡日曲与约古宗列曲汇合后,称玛曲。

玛曲流入扎陵湖,流出后再流入鄂陵湖,出鄂陵湖后约65公里为黄河沿,从此以下,开始称为黄河。

在藏语中,玛曲的意思就是黄河。历史上,藏族人民在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时,会在此祭拜河神。

由于1952年科考失误,不少老旧的地图上将约古宗列曲也标注成玛曲。

黄河源头的考察

在古代,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对于从遥远天际流过来的黄河,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它发源于哪里,所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不乏荒诞的神话。

《尚书-禹贡》中,说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后人考证“积石”应为阿尼玛卿山,离黄河的源头尚远;

《山海经》、《尔雅》中称黄河源出于昆仑山

张骞出使西域时,认为黄河源出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于地下、最终流出为黄河;

隋炀帝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位置在青海果洛州和海南州,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对黄河的真正源头有了更靠谱的认识;

唐朝时,帝国幅员辽阔,且与青藏高原交往较多,河源地区成了交通要道(唐蕃古道)。这时,人们已将河源认定为星宿海。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人平定吐谷浑叛乱时,曾“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

元朝时,忽必烈曾派人勘察河源。1315年,潘昂霄根据调查结果,写成《河源志》一书,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称这里“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相信文中所述,正是现在公认的正源卡日曲;

清朝康熙年间,蒙古正白旗人拉锡曾与侍读舒兰前往青海寻找黄河源头,绘图进呈给皇帝。康熙末年再次派人去测量河源,结果也体现在《皇舆全览图》中。这些测量已确认上源有三条河流;

乾隆年间,乾隆帝命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黄河源头的三条河流实地调查,已认定卡日曲(当时叫阿勒斯坦郭勒河)为黄河上源;

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科考。实际上,这次科考并不成功,科考者并没有进入河源地区,而是听取了藏族群众的意见,将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的正源。此次科考还将扎陵湖和鄂陵湖弄反。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间,质疑的声音一直存在,但该次科考的结果也广为流传;

1978年夏天,我国再次组织河源考察队,弄清楚了总共是三条河流汇入了星宿海。其中,扎曲最短,水量最小,为约古宗列曲支流;卡日曲较约古宗列曲全面占优,应为黄河正源。

2008年,青海省政府组织科考,再次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以水量计,卡日曲是正源;以长度计,那扎陇查河在黄河所有源头中最长。所以,也有人认为那扎陇查河为黄河正源——它是卡日曲的支流“拉郎情曲”的支流。

从历史上看,从元朝以降,大多数黄河探源的结果,都认定卡日曲为正源,和现代的测量结果相同。

为什么禁止任何人靠近?

为了保护黄河源头,黄河源是禁止一切徒步穿越活动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黄河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如果黄河源遭到破坏,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答应。

另外,那一带是高原湿地,生态环境很原始,也很脆弱。如果任人出入,那里的必将遭到破坏;

其实,私自前往河源也是不明智的。那里海拔很高,基本上就是大片的无人区,没有铺装道路。贸然前往,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一旦身体不适,将无法得到救援。

现在,国家禁止个人穿越河源地区,所以靠近这里,还是违法行为。

路远,高海拔,没有人烟,还违法,你去那里干什么?

如果想看河源风光的话,可以去扎陵湖、鄂陵湖。扎陵湖、鄂陵湖现在是有开发的,那里有个叫“黄河源”的景区。去这里看湖景,有路有服务设施,风景也更好,岂不好过越野几百里去看小溪流?

如果你是喜欢像风一样、自由自在地闯荡天下的朋友,敬请关注你的知音——“点亮神州”同学!

静心匠道

2021年07月22日

只有五个泉眼的黄河源头,有何神秘之谜?为何禁止任何人靠近?难道和远古的《山海经》有关?

先秦典籍《山海经》记载:“河出昆仑”,又提到“昆仑之丘……河水出焉。”历朝历代为了知道汹涌澎湃的黄河水究竟发源自哪里,尝试多次的黄河探源,并且还因此出现了许多黄河的传说。

在先秦时期到秦汉时期,“河出昆仑”虽然没有依据,但是当时人民对此深信不疑,西汉张骞曾经出使西域,曾经在西域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探索河源在哪里,后来张骞历经了千辛万苦,回到长安后,立刻向汉武帝说了自己的结果,就是“河源出于阗”,而那时候的于阗,可不是云南的滇池,而是今天的和田的西面,

张骞曾经向汉武帝提到,水如果向西,则流入西海(大约就是现在的黑海或者是里海一带);如果东流,就流入了盐泽(也就是后来的罗布泊)。水流经过盐泽后,再潜行地下,到而来南边在河原一带流出。这里多玉石,最后黄河流入到汉朝疆域。”

当时的汉武帝也非常好奇黄河源头的事,既然张骞好考证过,就一句“河出昆仑”的说法,将黄河水源头附近的山命名为昆仑”,同时也是“河源之山”的意思。

不过当时这样定下来的昆仑山,和远古山海经提到的昆仑山是否是同一座就无法考证了。

山海经时代,古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昆仑被描绘成一座充满了神秘感的神山,更是人和天沟通的渠道之一,而上面住着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仙人,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黄河水发源自这里,确实会让人深信不疑。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对黄河有了更多的了解,山海经中的神话,渐渐受到其他说法的挑战,例如在晋朝张华,在自己编撰的《博物志》中,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河源出星宿。”

所谓星宿可不是说天上的星星,而是说当时一个叫星宿海的地方,可是至于星宿海在哪里,是怎么样他一点都没有提及,估计也是道听途说的来的。

到了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黄河源头的探索,又迎来了一个高峰,当时杨雄和宇文述,恰好带着隋军,对吐谷浑进行了讨伐,并且在吐谷浑的地盘设置河源等四郡,当时“河源”的郡名,显然是来自于吐谷浑人的对黄河源出的了解,并且也是对黄河源头出于青海南部的一种历史最早的确认。

可是,因为当时没啥仪器,对此事也不大关注,所以没有弄清黄河源头的的准确地点。

到了隋末,天下英雄并起,吐谷浑在趁机中重新崛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势力。给新兴的唐朝带来了威胁,唐贞观九年,李世民调动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率兵出击吐谷浑。

当时侯君集、李道宗的唐军就被记载过,“转战星宿川,至于柏海........,皆大克获。..............观河源之所出焉”。

唐朝时期的柏海,根据后来的考证就是现在的扎陵湖,星宿川很有可能就是此湖西面的星宿海。

后来吐谷浑被吐蕃所灭。松赞干布向唐朝求亲。李世民送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成亲,而松赞干布则带着人马来打了柏海,亲迎公主在河源一带。

这也是中原地区对星宿海最早的记录,不过当时书中提到的“观河源之所出焉”,却没有真实记载准确定位。

唐朝以后,宋朝因为疆域问题,西夏的阻挡无法对黄河做探源,所以终宋一朝是没多源头做多少的研究,不过元朝忽必烈因为版图广阔,却又想起了黄河探源一事,并且派人三次探寻黄河源头。这段经历被后来的潘昂霄记载下来,撰写《河源志》。

《河源志》给黄河的定义,水流从巨泽向东流动,汇集了西南、南、东南三股河流,水量沿途不断的增加,形成了黄河黄河。

同时期的地理学家朱思本,在一些的图书中,也早点了河源的传说,并且将它译成另外一本《河源志》记载黄河源头的书籍。书里说:“河源在中州西南”,“水从地下涌出如井。其井百余,东北流百余里,汇为大泽。

这两本的《河源志》提到的内容,都指出了河源不在星宿海,而是在更远的地方,星宿海并不是黄河只是一个河水的“加油站”,后来经过考证,这种说法已经接近事实了。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让一属下西行,在这段旅途中,这一个属下到过河源,并且还饮过河源水,在附近的山中过夜。完成任务后,他回来撰写了一部《西游集》,写下了许多的所见所闻。

可惜这本书在清代就消失了,不过他却留下一首《过河源》诗。此诗对“河出昆仑”的错误说法提出了质疑,不过人微言轻,当时他这么一说,并没有引人重视,大家仍然喜欢说“河出昆仑”

到了清朝的康熙时期,玄烨安排了舒兰在此探寻河源。不过,他们这次的结果,还是到了星宿海,依然是没有寻到河源。

那么到底黄河源头在哪里呢?又是怎么确认三江源就是黄河的源头。

我们现在知道黄河的源头,在青海省它的主要主要源头有三个,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可能汉武帝和康熙都没想到,气势磅礴的黄河,源头那么碗口大。更是一股涓涓细流而已。

那么这个源头是如何确认的呢?

这就和新中国开展对黄河源大规模的科学考察有关,在解放后的三年,也就是1952年,当时的黄河水利委员会,曾经组织了一支黄河查勘队,就黄河源头进行了户外考察。

不过他们并没有很盲目地随便找,而是在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锁定了源头的大约位置,并在哪里找到了当地的牧民。

从世代在此放牧的牧民口中,他们了解到流入星宿海,是有三股娟娟细流,分别就是“扎曲”、“约古宗列渠”、“卡日曲”,并且牧民带着他们的到了一个叫“马曲曲果”的地方,。“马曲曲果”名字看上去很奇怪,其实在牧民的语言里面,就是黄河源头的含义。

黄河河源查勘队根椐牧民的指引和当地的传说,一路西行,历经了几个月,走了万里路,黄河的源头终于被定了下来。当时的黄河水利委员找到的“马曲”,正是黄河的正源。

但是,于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由于注入星宿海的三条细长的水流,有学者考证,卡日曲在当地人眼中,依然是被当做河源看待,

后来,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黄河水利委员再次进行勘察。经过考察结果,黄河的正源被提出一个卡日曲的说法。

对于出现了多种的说法,黄河水利委员最后依据了各方专家,还有历史书籍,最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确认约古宗列渠即马曲为黄河正源,并树立河源标志。

黄河源头被确认后,曾经一段时间,因为好奇来探寻这里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在去年三江源区忽然公布,禁止任何游客和团体进入三江源,进入到黄河源头进行探险和旅游。并且对违反规定的人不但是劝退,还会受到一定的处罚。

因为忽如起来,导致民间许多人对黄河源头出现了各种的传说。还引出了古代很多黄河的各种离奇传奇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黄河沿岸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国家。商、周、秦、汉时期,地处黄河之滨、华北之滨的中原地区是国家的核心地区。黄河多年来带来的隐患非常多。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共发生突发洪水1500余次,改道20余次。

可是没想到这个源头,它只有碗口大小,却没想到它竟然汇聚成巨大的黄河,可是为何要不禁止源头被人进入呢?

这条涓涓细流最终会变成一条有万吨黄沙的黄河。主要原因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当穿越黄河高原、戈壁等地时,会带走大量泥沙,将雪山清澈的河水变成黄色。

这个猜测是对的,就拿“万里黄河第一县”青海玛多县来举例。玛多海拔在4300米处,境内大部分都是沼泽湿地,具有“千湖之县”的称呼。

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玛多县大力发展牧场。1万多人的玛多县,因为过度放牧。一时间,牛羊遍布草原。可是很快环境生态的变化。人口、牛羊数量增加,草地却在不断的减小。与此同时,老天也开始翻脸了。玛多气温这几十年来的气温越来越高,可是反而降水越来越少;而严重退化的草原,已经威胁到黄河源头的水土的安全。

并且玛多在十多年来,出现了湿地面积逐年萎缩,黄河也持续断流的情况。生态的恶化,导致进入21世纪后,玛多县牧民收入大减,主要还是因为草场退化,牛羊再也无法养活。

降水量逐年减少,气温日益升高,沙尘暴日益增多,自然灾害频繁。沉重的代价让玛多县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玛多县实施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退牧禁牧相结合的工程。在近年来获得了很大的改变,环境的变好,让玛多和黄河都渐渐地好了起来。

可是虽然牧民们关注环境保护,但是依然有许多的游客和团体,冒险进入到黄河源里面进行探险和自驾游,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黄河源环境保护的一种伤害,并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里面的动植物众多,要进入黄河源徒步是非常艰难,里面有没专门铺设的道路,又存在高原反应,为此杜绝大量的人员,冒险进入到三江源和黄河源里面,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发生了许多驴友,自己探险遇上了极端天气,需要花社会力量救援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保护三江源和黄河源,此举非常具有必要性。黄河发源地对中国人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所有中国人的血脉相连。这里不允许有损坏。所以要对黄河源头实施严格保护。

作为世界上仅有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黄河在中国的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文明起源和河流有关,但是许多河流大多遭到严重破坏。例如,恒河被污染成一条臭气熏天的河流,埃及的尼罗河开始萎缩。这种现象发生是不重视后果。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绿水青山,不断的加强环境保护,相信未来黄河会越来越好,中国会越来越富强。

斯塔克包

2021年04月08日

长城让人上去了,刻的满城墙都是字,珠穆朗玛峰放开攀登了,每年都要组织专门人员上山捡垃圾,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源头被溯源找到,当然要保护,不然以国人目前的素质,不知道会祸害成什么鬼样子。

不懂浪漫56

2021年04月08日

你去黄河源头想干啥?断我龙脉啊?要知道长江黄河的物理作用和精神力量都是难以估量的。任何保护措施都是正当且合理的。

程先生一直在路上

2021年04月08日

感谢您的邀请,黄河源头禁止人员靠近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

1、从安全考虑,此处沼泽众多,防止人员人身受到伤害;

2、环境污染,大家都知道,我们旅游开到哪里,哪里就变成污染重灾区;

3、水源是什么?水源就是生命的源泉,如果被认为破坏了,我们就是千古罪人!

4、还有就是风水,不管大家信不信,我们的老祖宗还是很睿智的,破坏风水还是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