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更容易患胰腺癌?

13回答·19万阅读
中国医药报

2021年04月29日·《中国医药报》官方账号

哪些人更容易患胰腺癌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会让人更有可能得胰腺癌。比如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饮酒,长期食用高能量、高饱和脂肪酸以及高胆固醇的食品,以及长期食用富含亚硝胺等致癌物的食品。

除此之外,一些从事化学工业、煤矿开采、金属工业、皮革纺织、铝制造业等工作的人,因为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患胰腺癌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有的疾病也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比如慢性胰腺炎和一些遗传性疾病。

为什么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

传统意义上的胰腺癌属于外分泌癌,是指由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腺泡细胞发生癌变而导致的恶性肿瘤。然而,现在更多人习惯于把任何一种胰腺的恶性肿瘤都笼统地称为胰腺癌。其实不同胰腺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治疗效果是有明显差别的。

我们所说的“癌中之王”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胰腺癌。为什么这么称呼它呢?首先,胰腺在腹腔中的位置非常“隐蔽”,早期胰腺癌患者往往没有症状,这导致许多患者发现自己患病时已经是晚期。其次,相比起其他肿瘤,胰腺癌向周围器官、组织侵袭和转移能力都比较强,超过80%的患者诊断胰腺癌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第三,现有的医疗技术对胰腺癌的治疗水平有限。正因如此,正确认识胰腺癌、了解如何降低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学会识别胰腺癌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当忧不忧

2021年05月30日

记自己得胰腺炎的真实故事

那是在1993年4月份,因为与人一起合资经营失败,为此人郁闷了几天,然后胆囊就开始阵发性疼痛,一检查就确诊是胆结石,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因为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药进不到胆囊。我想胆囊是人身体的一个器官,所以不想手术。那时疼痛也可以忍受,就没怎么当回事了。可没过几天疼痛频繁并加重,无奈住院,住院那天下午手续办好时医生快下班了,就没给治疗方案,但是当晚疼痛加剧,一晚没睡着。第二天一早赶紧去B超,B超医生在机器上一看,马上就问我怎么来的,我告诉她是自己咬牙走来的,医生一听吓了一跳马上吩咐人说,快去推个床来,他只能卧床不能再走路!

然后B超报告说是腹腔有积液,胰腺有炎症了,高度怀疑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然后就是查血,血淀粉酶高,和其他影像也进一步支持B超结论。按说这可以确诊了,可几个住院部外科主任医生看了结论又看了我,问了几个问题,还是不敢下诊断,最后采用腹部穿刺的方法,从腹部抽了一针管的脏血,这才确诊无疑,就是最凶险的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了。在当时这个病的死亡率在百分之九十,主任马上通知下病危,与老婆单独谈话,并叮嘱我从现在开始不能吃任何东西,也不能喝水!老婆开始抹眼泪了,可我心里坚信我不会有事的,还很有信心的对她说,我没事!

也确实命大福大造化大,我老婆的前同事是医院肾内科的老主任,著名肾内科专家,知道我病了就专门来病房看我,然后老主任给外科提出超常规治疗方案,用腹腔透析的方式把最凶险难治的腹腔积液透出去。呵呵,后来我才知道,就是这一招起了关键作用,把腹腔内的毒清理干净就不会有危险了。然后不到半个月各项指标正常,我也暂时出院了。

出院前已经对引起胰腺炎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因为胆结石病,胆里面的石头不大不小,在胆、胰腺一接收到吃饭信号,胆汁和激活胰腺里面的消化酶同时进入胃,此时石头就从胆囊里掉出来正好把胰腺酶的出口堵死了,被激活的胰腺酶就开始自我消化胰腺,于是胰腺就坏死并出血,坏死的部分掉落在腹腔内,形成了急性腹膜炎。

要防止这种类型的胰腺炎,必须把胆结石治疗好,西医的办法只能把胆切除。而我不想把胆切除,所以一直想各种办法保守治疗。那时对医学了解很少,对中医更不了解,始终没有找到好办法治疗胆囊。后过了二三个月就还又经历了一次胰腺炎发作。直到2014年元月份才出于无奈做了胆囊切除手术,自此胰腺炎再也没有发作了。

现在学了些中医,知道当时为什么会得胆结石,那是因为情志出了问题,导致肝郁,产生了胆结石。其实中医治疗胆结石还是非常有办法的,这个过去了就不深说了。

天天医学

2021年04月29日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早期难以发现及胰腺的解剖生理特点,形成了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仍然较高,而治愈率很低这一尴尬的现象。由于胰腺癌的一年生存率仅在14%左右,所以是非常可怕的恶性肿瘤。

胰腺癌可以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发病年龄以45~70岁较为多见,60岁左右为高发年龄段,有以下情况者是胰腺癌的高发人群,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1.有以下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长期吸烟、大量喝酒、三高饮食(爱吃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热量食品)的人。

2.患有慢性胰腺炎或者糖尿病的人是容易诱发胰腺癌发生的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的患者。

3.有胰腺癌家族史40岁以上的人,突然出现无痛性黄疸及上腹部不适症状时要考虑到发生胰腺癌的可能。

4.年龄60岁以上没有家族史,无肥胖的人突发不典型糖尿病,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的人要警惕发生胰腺癌的可能。

5.患有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家族性腺瘤、息肉的人也容易发生胰腺癌。

6.因为患有良性胃部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的人,特别是手术后20年以上的人也会容易发生胰腺癌。

总的来说,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与能否早期发现病变,所以说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更应该引起重视,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了解是否有胰腺癌发生的可能,切不可掉以轻心。

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知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补充。

谢谢阅读!

鹿城达人

2021年06月07日

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更容易患胰腺癌。有姊妹,兄妹,父及子女多人到达50岁以后患病者。遗传倾向特别明显。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治疗难度也比较大,预后差,被称为“癌症之王”。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很难自我察觉,仅有少数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异常。胰腺癌的典型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或者疼痛,一旦出现黄疸、消瘦、贫血、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则可能已经发展了中晚期。

哪些人更容易患胰腺癌?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显,但与基因遗传、吸烟饮酒、胰腺炎、肥胖等因素有关。

1、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龄越大,胰腺癌的发生概率也越大,而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2、经常抽烟喝酒的人,抽烟不仅损伤肺,还会增加肺癌以外的其他癌症的发病风险。饮酒过多也容易导致胰腺发病,特别是经常酗酒的人,容易出现胰腺损伤,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3、胰腺癌患者多伴有急慢性胰腺炎的情况,急慢性胰腺炎,尤其是反复发作的胰腺炎,容易转变成不典型增生,进一步发展为胰腺癌。

4、胆结石的患者,胆结石把胰腺管和胆总管的开口堵住了,胰腺管的液体不能到达肠道,胆囊中的消化酶也会消化胰腺组织,造成胰腺炎,增加胰腺癌的风险。

5、有胰腺良性肿瘤,不积极处理或者在某种诱因的刺激下,导致原有肿瘤的恶变。

6、基因遗传,有胰腺癌家族病史,父母或者子女等以及亲属患胰腺癌,其他成员也属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7、肥胖人群、有糖尿病史的人群等属于胰腺癌的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