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由于医疗技术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人的平均寿命很低,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因此在古代,一个人能够活到六十,也就可以感到非常幸运了。

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力高度发达;医学药学也发展进步了许多;许多新的化学药品的产生和新的医疗设备出现,使得人们对疾病的检测和治疗越来越精准到位。尤其是靶向治疗,和放化疗的出现,使以前令人恐惧的癌症也成了慢性病。这样人们的寿命就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平均寿命现在已经达到了80多岁。现在,我们身边的30后,40后的老年人比比皆是。人口老龄化好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但是,事情不是如此的简单。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长,达到80多岁,是30后和40后这两代人。而50后以后,尤其是60后和70后这两代人的健康和寿命似乎并不十分乐观。

我们60后和70后的父辈就是30后和40后。我们的父辈一旦有人去世,如果不到80岁,就感觉是肝肠寸断、遗憾万分。似乎没有活到80岁以上,这么美好的生活就不享受了,太遗憾了,太可惜了。做子女的就太痛苦了。
但是,我们60后、70后这两代人健康状况实在堪忧。我是70后的,我身边的几个很熟悉的同事,今年倒下了去世了的就有五个,一个60后的;四个70后的。
我身边还有一批摇摇欲坠的:一个68年的师傅,患上肠癌,做了改道手术了;一个72年的股骨头坏死;一个72年的心脏搭桥了;一个70年的心脏移植了;一个71年的做着透析呢;一个74年的,肺结核多年了;还有一个70年的,前列腺有严重的问题,大小便常常失禁。至于三高的那都不值一提,不是个什么事了。
反正这么说吧,身边的60后和70后,到现在健健康康的,没有住过医院的还真是不多,似乎屈指可数。大家似乎都过着边工作,边挣钱,边治病的生活。人就象机器一样,被边修理着,边使用者。
这在我们父辈可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不管是谁,如果得了癌症,那就十里八乡的都知道;谁如果住院了,全村都会知道。我们的父辈。他们很少在50岁以里,就经常住院治疗的。而我们60后和70后,到了五十多岁,有几个没有住过院的?

所以,我们60后和70后的朋友们一定要关心你的健康了,丝毫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这两代人由于自己买房、买车,还要给子女买房、买车,压力太大,要注意调节自己。在消费上,我们要量力而行,且不可去跟别人攀比。当然,我们压力更多来源于子女方面。我们能够做到超然物外,但是孩子们不行啊!他们总是看着比自己强的人,比自己富的人。别人的车子档次高,他们就羡慕,别人的工作舒适收入又高,他们就眼红。孩子们拼爹,把我们当爹的害苦了。我们本想淡泊名利,轻轻松松地过好下半生,可是孩子们眼巴巴地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基础。他们有很多人似乎已经没有改变命运的希望了,却把希望寄托在父母的身上。他们希望父母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可是父母在一天一天地老去,大多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和下一代人的最大区别。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希望用我们的能力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还力争为家庭做贡献,让父母过得更好。可是我们的孩子却时刻准备着榨干我们的血汗,掏空我们的钱包,自己好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在孩子们的眼里,似乎我们永远不会老,永远能像一个机器一样创造财富,永远也不需要注意休息。
他们有的甚至:宁肯看着父母累病、累死,也不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档次。
所以,我们身边不少的60、70后未老先衰,未老先病,甚至也有位数不少的朋友未老先走了。因此才有人发出了:
“如果能安然无恙地活到70,就心满意足了。”
我和一些60后、70够的熟人和朋友们交流,发现:我们这两代人,很少有人有信心能活到80以上。都感叹道,能平平安安到70,就算是“烧着高香”了。
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们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地被名利所牵绊,被未来所透支,被子女所榨取,我们真的已经身心疲惫不堪了,几乎是个个都摇摇欲坠了。

我的想法就是:
如果能够在不用住院治疗的情况下,活到七十就心满意足,别无他求;实在不行,即使是活到六十,只要不用住院治疗,也凑凑敷敷地可以吧。尽管,六十岁的时候,我们70后还不一定能够退休,但是我们死在了奋斗的路上,那好像也是心甘情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