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的方法倒是有。但是从长期来看,传统的婚姻制度必将消亡,因为它本身是反人性的。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当这种“不得已”的条件消失之后,它的弊端就将凸显、很难维持了。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说婚姻制度是反人性的?”人类发明婚姻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集体的生存。因为无论一个种族还是一个国家,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足够的人口作为支撑。因为当时的女性缺乏独自抚养孩子的能力导致婴儿的出生率低,所以要强制男人提供抚养支持,这就是婚姻制度。
那么,女人对婚姻是什么态度呢?由于十月怀胎的经历,母性是天然难以割舍孩子的。可以认为,女人有独享孩子的倾向。假如有独自抚养能力,她是不乐意和任何人分享孩子的,哪怕是孩子的父亲。因此,她对婚姻的态度是随着自身获得物质保障的能力而变化的。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挣钱养家严重依赖体力,加上没有避孕措施,所以从前的女人非常依赖婚姻的保护。
女人依赖婚姻的保护,男人就愿意结婚吗?事实上,男人的天性是热爱自由、不乐意被家庭牵绊着,所以西方从来不缺乏单亲妈妈。但是,这种天性是既不利于社会治安、也不利于生产和国防。想想看,如果男人不需要对家庭和事业负责,就是终日无所事事,那不就是所谓的流氓吗?假如所有男人都这样,那不就是流氓团伙吗?而发明婚姻制度的目的就是通过男人协助女人抚养孩子来增加人口,男人都拒绝承担责任,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呢?
于是,聪明的古代统治者发明了传宗接代思想并给男人洗脑,核心是让他们相信“延续家谱是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而没人养老送终、死后烧纸是十分悲催的事情。从此,男人对娶妻生子的态度才变得热衷,开始安居乐业。
既然结婚的目的是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就要保证父子血缘的确定性,否则是给谁完成使命呢?皇帝可以养太监,平民百姓却没有这个资本。但是,如果不能让男人相信孩子是自己的,他还是会拒绝“安居乐业”,这是事关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事。于是,就对女人有了贞操的要求。女孩失贞会嫁不出去,婚后失贞会收到一纸休书。女人守贞的方法是“让她们和丈夫之外的男人物理上严格隔离”,当然就不能出门,也就不会有收入,所以男人要养活女人的后半生。
所以,传统的婚姻是一个复杂的逻辑:为了种族和国家生存和发展,要强制男人协助女人抚养孩子,女人也必须允许男人和她分享孩子。为让男人放弃热爱自由的天性,就为他强制设置了一个“传宗接代”的使命,同时也让他认领了“女人生孩子是为了他”的人情。为保证传宗接代的严肃性,女人必须为男人守贞,男人则要承担女人后半生的衣食保障。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保证了两性在几千年来基本上相安无事。
但是,现在的社会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科技的进步使女性获得了和男人相差无几的挣钱能力,即不必再靠给男人传宗接代、来换取男人提供后半生的保障了;其次是避孕措施的产生,使女性有了生与不生的选择权,以及不依赖婚姻保护而享受性生活的资本。
但是,社会仍然认为女人结婚生子是给男人传宗接代,那么女人必然认为结婚是令自己吃亏的事情,并对男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补偿和回报:
一、从恋爱到结婚,不断地向男人索取物质和精神关怀,包括各种传统和人为制造的、可以索取礼物的节日和纪念日,婚前索要房车彩礼、甚至要变更房产所有权。
二、既要男女平等,又要保留“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福利,同时把贞操观、三从四德等当做封建糟粕统统抛弃。
问题是女人的挣钱能力从零变成一相对容易,但男人的挣钱能力从一变成二却极为困难。结果就是多数男人难以满足女人的期待,导致女性在婚姻中的满意度较低。
而另一方面,许多男人在不堪重负之下也必然会反思:生为男人难道是原罪吗?为什么我就要活得这么累?只要我不再把传宗接代当做使命了,不就不用接受女人的勒索了吗?
所以,从长期来看,婚姻制度是必然会消亡的。因为女性的抚养能力必然越来越强,它已经无法同时满足两性的需求了。
但是,在近期内遏制离婚率上升的方法还是有的。因为尽管女性获得了经济独立,但仍然无力独自抚养孩子。大量的案例表明:许多女人是在年轻的时候以为生孩子只是为了男人,所以对男人求全责备。当她年纪大了,就会想起自己也需要孩子。所以,只要让她们相信“延续基因是所有生物的本能,而不是为了男人”,从而让她们降低要求到合理的程度,是可以降低离婚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