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到底有多弱?为何被那么多国家侵略?

11回答·2080阅读
达摩说

2022年01月24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又有人不怀好意黑清朝了,不过这次是黑晚清,这黑的还算是有点水平哈。

但问题是,晚清的确弱,但也没有弱到让那么多国家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晚清的对手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的老大和老二,你觉得晚清能打得过吗?

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合出兵。如果一定要做个类比的话,那你就想象一下二战后美国和苏联联合出兵侵略某个国家的场景,你觉得这个国家能挡得住?

还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朝被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八个国家一顿群殴,你觉得能有胜算吗?

我觉得不被灭国就算胜利了。


而且晚清也并不是裹足不前,任由列强侵略的。早在1840年代,林则徐就主张学习西方,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廷痛定思痛,全方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中国开始走上近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

在三十年的时间里,清朝迅速移植西方数百年工业化的成果,工厂、铁路、火车、电报、电话、火枪火炮、现代海军应有尽有,清廷还建立现代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经验。

通过洋务运动,清朝逐渐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前现代帝国,开始睁开眼睛,认清差距,努力追赶世界。


至少在军事“自强”层面,洋务运动的成效是明显的,洋务运动后爆发的几场战争,清军的表现至少不再像两次鸦片战争时期那样,与列强差距悬殊。

1870年代,俄国怂恿阿古柏入侵新疆,被左宗棠驱逐,清军还趁势收复了伊犁。1880年代中法战争,清军面对当时世界综合国力位居第二的法国,保住了西南门户,并阻止了法军染指台湾。

1888年,历时数年,清帝国的北洋舰队终于成军。北洋舰队拥有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舰队管带均受过现代海军教育,其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

事实上,在甲午战争之前,晚清并不弱,甚至还很强。基本上除了英、法、德、俄、美、意、奥匈等列强之外,清帝国基本上是亚洲范围内的第一强国,也是英国在东亚地区最可靠盟友和商业伙伴。


当时的欧洲诸国基本认为,清朝虽算不得列强,但也是列强之外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国家。日本想要战胜清朝,是非常困难的事。

就算是甲午战后,清朝沦落,列强开始瓜分中国,清朝也同样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势力。试问在当时的东亚,论国力和影响力,除了日本还有谁可以与清朝相提并论?1900年后,清廷在遭遇惨痛教训后,意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器物文明已经无法自保,遂开始推进预备立宪,仿行西方君主立宪政体,虽说没有成功,但也算是试图与世界接轨的尝试了。


而事实上我一向认为,民国虽有可取之处,但其实较之晚清更加不如。因为按照普遍的经验,前现代国家想要完成近代化转型,必须拥有一个统一、有力的中央政府,这样便可调动所有力量迅速搭建独立且健全的工业体系。而民国恰好缺少这个,民国政治上分裂,无法实现有效的中央集权,故无法支撑起一个独立且健全的工业体系,所以也无法实现民族独立,最终只能受制于人。

Dooliny

2022年01月22日

大清帝国并不弱,能欺负他的仅有几个世界性强国而已。而且在所有已经崩溃的封建帝国中,满清也不是领土国民损失最大的那个。但是凡事总要有个比较,从天朝上国到受辱割地赔款的地步落差还是太大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一个亿万富翁破产变成了百万富翁,受不了心里落差而自杀了

竹节梅香

2022年01月22日

清朝末期有多弱?列强无比怀念大清,不仅列强怀念,就连小国尼泊尔都无比怀念。当年尼泊尔只是吓唬一下满清,满清就赶紧赔款签条约。满清不仅弱,还怂。

闭关锁国是古代清政府的基本国策,当时的清政府弱小无能,国家很穷,人们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苦,晚清时期的统治者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掌握着当时的所有大权,虽然当时的皇帝是光绪帝,但是,光绪帝并没有实权,就相当于是一个空壳子而已。为什么当时的清政府那么弱呢?小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与当时的统治者有关,统治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都是晚清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但大家有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国家侵略清朝,有人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即使再落后也不至于招致这么多国家来侵略吧。

其实除了落后的因素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清朝末期缺乏血性,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先后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这些战争有哪一场战争让侵略者付出惨重代价了?纵观晚清在1840年的对外战争中,根本没有打过一次大仗恶仗,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一次打疼过侵略者。这些战争中也就是中法战争,清政府打得还算不错,可是最后还是签了条约,法国势力成功进入西南。


清朝遇到战争总是抱着息事宁人割点土地保平安的态度,如果你是外国的统治者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是沙皇,你是不是也认为只要派点兵力与清朝打一仗,最后肯定有甜头。的确,北面的沙皇确实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当时的沙皇不断趁火打劫,不断派兵威胁,在1840年后没有与清朝打过一次仗的情况下,硬是从清政府手上拿走大片领土。


其实,清朝晚期之所以这么备受欺负,陷入到被瓜分的浪潮中,原因和大家一样,当你在面对几个人要打你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盯住一个人狠狠的打,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起到震慑作用,也许下次就没人敢先动手打你了。清朝就是从一开始也就是鸦片战争那时候就传递了不好的信号,外国人就给清朝打上了软弱的标签,不欺负你欺负谁?试想如果清朝在前两次鸦片战争中敢于拿出明朝末期的那种骨气,敢于与英法抵抗到底让其付出惨重代价的话,也许情况就好得多了,至少能让沙皇知道:想拿土地,必须拿血来换,靠威胁是没用的。

大弟909

2022年01月22日

宋朝未期同样可以如此提出问题,北宋末期南宋未期到底有多弱?为何被辽,金,西夏,蒙古,那么多渔牧民族迠立的国家侵略?大明王朝末期到底有多弱?为何五六千万人口中央集权发达的大明居然被只有二三十万人口的满族侵略?翻开中国历史,大大小小的王朝兴亡更替多了去了,长不过三百年短则一二十年,其兴丫亡更替强弱变化转换的根本原因何在?每次侵略战争导致的王朝更替战争战乱带给中国国家社会人民的都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毁灭性血腥的屠杀灾难浩劫与屈辱,特别是汉族传统传承的国家体制蒙元时代,汉族文人官僚从政权上彻底下岗了,完全由色目人照蒙古人色目人落后野蛮的政治体制执政,特别是滿清时代汉族服饰发型彻底被搬上午台,而所有汉族人统统彻底留辫子着满服,留辩不留头,从思想上文化上精神上政治上,从上层建筑领域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方方面面俱到强势强制改革改变传统传承的中国农耕民族汉族文明文化思想思维的命根子孔老夫子创造的儒家儒学儒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等等这些宋朝明朝乃至当今汉族人无可非议无可撼动的底线红线,都是不能接受的奇耻大辱,所以宋朝明朝时代的人当今社会的中国人无不义愤填膺。这就决定我们的历史观总就由中国农耕社会的上建筑与意识形态上纠结徘徊反复折磨折腾。我们总是纠缠在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上,往往就是不注重其经济基础,即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方方法,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这个根本基础上。

在生产生活方式方法这个根本基础上,农耕生产生活方式方法彻底的完胜渔牧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方法

。农耕生产生活方式方法彻底让中国东北渔猎区渔猎生产生活方式方法消失消失,彻底把渔猎民族消失消亡,而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及其生产生活方式方法,何尝不是同样消亡消失的命运?清末到底有多弱?宋末明末到底有多弱?回案不能仅限于从社会国家上层建筑政治体制以及意识形态文明文化上去寻找,同时也要按马克思理论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方法上去寻找,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分离。

翻开中国史书滿篇是渔牧原始茹毛饮血野蛮人对中国中原民族的侵略屠杀掠夺的罪恶历史,滿篇是中国农耕民族遭受侵略屠杀掠夺的血泪史,满篇煽情煽动的是农耕民族戏渔牧民族的蔑视优恨,似乎农耕民族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总是正确正义正统文明慈善包容开放豁达都是尽善尽美,而渔牧民族过去现在将来的一切都是落后野蛮的罪恶罪过负面,中国华夏国家民族兴,功在汉族在汉族传统传承的农耕,而一切王朝的弱而灭亡所有战争战乱所有屠杀死亡,所有农耕民族国家人民经历的艰难困苦灾难痛苦的账统统算在渔牧民族头上,统统要渔牧民族背锅。自从司马迁为李倰降匈奴辩护后,还有谁敢

与渔牧民族友善亲近学习交流交往?所有农耕民族与渔牧民族间的冲突矛盾战争,中国中原王朝无数次两千多年,北上深入渔牧区域征伐征服压制渔牧民族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手段用完用尽,中原王朝将士血洒渔牧区,我们能不能设身处地換位思想,为渔牧民族着想,农耕民族王朝举国全力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之力压倒优势全面长期封锁压制进攻渔牧民族,渔牧民族生产生活落后原始自然气候环境比农耕区域更恶劣遭受的自然灾害更多更惨,你以为汉族军队的刀枪就不凶残?中原王朝对渔牧区应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手段下手难道就不是阴险狡诈狠毒?只不过历史书就是不讲而已,渔牧民族遭受到的凶残屠杀与浩劫苦难何尝比汉族少?只不过无法倾诉而已,只能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