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东部和东南沿海,一般都笑不出来吧。
东北笑不出来,难道西北、西南就开怀大笑了?
跟东部和东南沿海“平均”一下,能笑得出来的似乎不多吧。“平均”这事就是这样的。
幸好生活消费没“平均”,不然可真的不太妙了。
某些地方几万十几万一平的房价,跟黑龙江鹤岗的房价一“平均”,就凭鹤岗的收入,不哭哑了嗓子那就算坚强了。
毕竟,不论东北、西北、西南,似乎都不太吃得起16块钱一斤的大白菜。东方之珠128块钱一斤的虾,放在大部分地区都算奢侈品。
其实,“平均”也分为“算数平均”和“调和平均”两类。不看真实的生活质量,“平均”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利在自惜,不在势居街衢;富在俭力趣时,不在岁司羽鸠。
古人言:赵、中山带大河,纂四通神衢,当天下之蹊,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田畴不修,男女矜饰,家无斗筲,鸣琴在室……
今非楚、赵,但依然是这个路子。
两个大方向:一是富,像气吹的一样就富起来了,但也会一朝一夕就变穷,富起来流油,穷起来饿死;二是穷,就像磐石般巍然不动地穷,幸在好本稼穑,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富是富不起来,但总不必担心饿死。
听说,鯈魾者,浮阳之鱼也,胠于沙而思水,则无逮矣。挂于患而思谨,则无益矣。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
观今之“平均”甚为可怖,但是一想到平时灯红酒绿却可能一旦间吃不上饭,而白草之地还可安闲度日,那就这么着吧。不及格,但是心有安慰。
前些日子又听说,有些人宣称,之后要放弃软红十丈,离开接袂成帷之地回到穷乡僻壤。虽无八街九陌,却可岩居川观,打算从“及格”反跳回“不及格”,那么,到底哪边才是笑呢。
穷山恶水之地,末学肤受之人,管窥筐举之言。明儿俺找地方上个小学去学点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