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弟是大学教授,两次赴美做访问学者,目前是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首席专家。和我一起探讨过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国家的科技学人,在发达国家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由来已久,有着深刻历史原因。首先是学术交流需要,其次是满足职称评定的要求和开办大学的必备条件。很难想象,一所大学和学术机构,不和发达国家学术交流,能有立足之地。
应当承认,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学研究方面,他们处于领先地位。清朝末年,我国的自然科学还是一片空白,当时的“国学大师”从国外翻译引进了自然科学成果,奠定了我国的自然科学基础。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等人,都是海外华人。发展到后来,国内的学者专家,都以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为个人荣誉。特别是世界顶级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很少。科技论文并不是一般文章。一篇万字论文,后边附加的实验室流程和数据,超过论文的一倍还多。要经得起任何人实验室进行复验。
凡事过犹不及。改革开放之后,把在海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做为高级职称评定必要条件之一。特别是确定“958”“211”大学、国内顶级学术机构,把在世界上知名期刊发表论文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2022年,我国的庞大的教学科研机构,在海外学术刊物发表的科技论文达到617000篇,排名世界第一。有的极有学术价值,多数是滥竽充数,也有个别抄袭造假的。
每天世界上的学术期刊,在某一研究方向的发表的论文,一个人一辈子也读不完。大浪淘沙,沙里淘金,那是学者专家的事,我们没有必要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