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北边是浙江,西边是江西,西南边是广东省,东边隔着台湾海峡和台湾相望,连接东海、南海通太平洋,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
福建地名由来: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古代百越的越族一个主要分支——闽越族生活在闽江流域和东南丘陵和沿海多蛇地区,以蛇为本氏族的象征,或以蛇为图腾,认为蛇是本氏族的祖先加以顶礼膜拜,因此闽越族在很长一段时间保留着崇蛇风俗,“披发文身,以像鳞虫”,有断发文身习惯,
众所周知,福建的简称是“闽”。在许多文学、新闻作品里,人们习惯于用“八闽大地”来代指福建。“八闽”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说,“八闽”是指“八姓入闽”。根据南宋梁克家创作的的《三山志》记载,在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后,发生了著名的“衣冠南渡”事件,许多中原士族纷纷逃到南方。
序 序 余束发就学时[1],辄喜读古人书传。每纵观大意,于源流得失之故,亦尝探其要领。若乃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辩字句于毫发之间,此衷盖阙如也[2]。 岁戊午,奉天子命抚八闽[3]。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4]。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5]。
福建在上古时期被称作“闽”,秦时设置闽中郡、汉代划归会稽郡,不过上古闽地史书记载相当缺乏,究其原因还是人口稀少、未被开垦。晋代以后中原经历数百年战争,人口不断迁徙,到了隋统一,在闽地设置了建安郡,人口才多了起来。
福建是祖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福建简称“闽”,周代称“七闽”地,意思是这地方有七个闽族部落,战国末期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建立闽越国,泰宁生活着闽越族人,秦废为闽中郡,西汉初复立闽越国,东汉末年吴主孙权于208年设建安郡,初辖吴兴、建安、建平、南平、东冶、昭武、将乐七县,是福建最早的七个古县,这七个古县有六个都在闽北,可见闽北是最早开发的;
“闽”字,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中的《海内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日闽中山在海中”,汉代《说文解字》写到:“闽,东南越,蛇种”,大致意思就是闽人是以蛇作为图腾的族群,古人也将蛇称为“长虫”,故古文解释为:“闽为山地,多出蛇虫之类,故门下增虫字,以示其特性”。
福建在古代一直被称为“蛮夷”,主要是因为福建多山,文明出现的较晚。但是福建也和河南等中原地区一样,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演变。在考古学上把以石头材料制作的生产工具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时间跨度上是从大约两百万年前到大约四五千年前。而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池州石埭人,他旅居福州时留有一首描写福州秋天的诗,题目就叫《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