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因朝代更迭、战乱、私自倒卖等原因流失于海外的古籍经典不计其数,现将少量利用技术手段取回的古卷分享给同胞好友,涉及内容涵盖丰富,主要是以国学、道、医、易、释为主,供同修好友参考学习、收藏传播,弘扬我华夏大地的悠远文明,传承古人圣贤智慧!今日分享——《脉经》,此版易经现藏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
王叔和,名熙,以字行,西晋高平人。王性格沉静,博通经方,尤好著述,洞识修养之术。对医学上的贡献很大,传于今的有二:一为搜辑整理编次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使仲景的辨证施治的理论原则和经方得以传于后世。
《脉经》序 《脉经》序 晋太医令 王叔和 撰 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辗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谓沉为伏,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况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者乎?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沈炎南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多年,主要著述有《肺病临床实验录》、《伤寒论医案选评》,主编《温病名著精华选析》、《脉经校注》,参与编写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内经》、《中医大辞典》等教材和医著。
简述《内经》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主要学术精神、成就和影响是什么?1 历史背景:先秦哲学的发展。3 成就和影响:1)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文章首发挑战赛#每天,小王都在谢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谢老师严谨而亲切,他总是耐心地回答小王的问题,教导他中医学的精髓。而小王则是个聪明而努力的学生,每次都会认真记录下谢老师的教诲,细心地做好笔记。一天,小王迫不及待地走进谢老师的诊所。
以下是来自中国古籍不太为人知的“之最”知识,适当地满足些求知欲以及可能会应对孩子的好奇询问。20 世纪60 年代, 在上海市出土了明代成化年间永顺堂刻印的说唱词话十六种和传奇一种,统称『明成化说唱词话』,包括《花关索传》4 种、《石郎驸马传》等。
公元200至公元589年期间,中国的文化和科学等有了重要发展,在魏晋时期,佛教也在全国迅速传播。医药学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汉代的基础上,广泛总结经验,出现了大量的医学著作,特别是脉学、针灸学、本草学及方剂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