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语文就是弱项,既不爱阅读,也不爱写作,所谓阅读无理解,写作无美文,最终高考语文混个平均水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于《孟子·告子下》第十五则,全文如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告子下》原文记载,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印象中初中的时候,学的就是斯人,为啥会印象这么深刻,一来当时语文老师比较严格,要背诵的文章都要求一字不错的背诵,甚至默写的时候有标点符号错误都会标记,所以有些古文至今脑海里还有印象,当然记忆有衰退,完全背诵是不可能,但稍做朗诵应该还是可以背出的。
说到君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君子指的是道德品行以及才华都非常杰出优秀的人,孟子指出,君子与普通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不失赤子之心”,也就是说,君子的善良与风度是不会改变的,会深深的影响的自己的才德也会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