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显臣(1915—1982)男,满族,1915年生于抚顺县碾盘乡石富村。童年受当地秧歌活动的熏陶,对唢呐甚感兴趣。每逢年节乡村闹秧歌时,他就主动操起小钗为秧歌伴奏。因为他天资聪明,刻苦好学,10岁时就掌握了秧歌打击伴奏技艺。 马显臣9岁入本乡私塾就读,课余经常学习秧歌曲牌。
“三年琴,五年箫,一把二胡拉断腰,千年琵琶万年筝,唢呐一响全剧终。”“曲儿小,腔儿大,它可是民乐器的‘扛把子’,那不是浪得虚名,音频是钢琴的2倍,音响是钢琴的4倍,音色突出,画面感和穿透力强,‘抢戏’可不是靠声大。
①每支唢呐做完,都要经过一番精心的调试。胡希鹏把这些亲手制作的唢呐视作宝贝。②用芦苇杆制成的哨片对制作要求极其精细。③打指孔眼。④12平方米的小仓库被胡希鹏改成唢呐制作的工作室。⑤胡希鹏对徒弟沈立国寄予厚望,希望他在演奏的同时能把制作传承下去。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你好。近日,一段经典名曲《百鸟朝凤》的唢呐吹奏视频走红网络,很多人惊叹于90后演奏者刘雯雯一口气吹40秒的技艺,也有人对她身上“中国首位唢呐博士”“首位登上悉尼歌剧院独奏的唢呐演奏家”等标签发出疑问三连:年轻人还爱唢呐?
文| 李焱唢呐,作为一种民族吹管乐器和流传甚广、技巧丰富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宛西一带尤为盛行。一支小小的唢呐,历经沧桑,见证了民俗、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唢呐,俗称“嗽叭”、“响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州一代又称作“嘀嗒”。
海城喇叭戏是东北地区最早形成的民间剧种之一,距今有300多年历史,脱胎于海城地秧歌,主奏乐器唢吶俗名“喇叭”,故称“喇叭戏”。以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习俗为内容,贴近生活,自娱为主。2008年6月被国务院确立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第三届“大河之澜”演出季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北国欢歌》将于6月15日在辽宁大剧院奏响,深情讲述北方故事,其古韵悠扬、欢快热烈的音乐将带给您高品位的艺术享受。 届时,北国网将邀请20位幸运粉丝,一同走进辽宁大剧院,聆听这场风情浓郁的民族音乐会。 参与方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