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康熙四十六年,朝廷发生了“花钱买命”的荒唐大案,康熙皇帝闻之震怒。原本就对太子胤礽失去最后信任和希望的康熙皇帝,在得到太子罪证以后,非但没有做出废黜太子的决定,反而前往上书房找到了正在值班的张廷玉。
胤礽能被立为太子,是他的身份特殊,后来胤礽被废,并非是他烂泥扶不上墙,而是因为他的身份作祟,他急于培植自己的势力,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威胁,促使父儿之间互不信任而产生裂痕,所以引发皇帝和储君之间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封建君主制延续了两千年,作为支撑国家发展的一种政治工具,虽然在不同的朝代,会根据国情适当调整,但它的内核还是不变的,所有权利归中央所有,也就是所有决断命令都由一国之君的皇帝下达,皇帝手握重权,当然皇帝也是普通人,他也有会犯错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判断皇帝决断对错,为皇帝谏言的组织,比如“台鉴”,即御史台和谏院,所以皇帝的一言一行也会受到约束。
1674年五月初三,20岁的康熙在这一天里经历了大喜和大悲,喜的是在嫡长子承祜夭折两年后他再得嫡子,悲的是和他同岁的发妻赫舍里氏皇后因难产而死。虽然赫舍里氏和康熙是政治联姻,两人在一起只生活了10年,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十分深厚。
老实说,胤禛能登基,其实是个意外,而且是相当意外。虽然明面上是有九位儿子抢皇位,但康熙皇帝当时一共有二十四个儿子,这些没有直接进行权力争夺的儿子们往往要依附那些勇敢的竞选者,或者成为了幕后的推手,形成一种合作关系,以及攻守同盟,其后更是有着无数的朝臣参与其中,盘根错节,因而一言难尽,何止九子?